勤思考研官网

勤思教育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勤思教育企业频道 > 师资介绍

郭法奇老师-勤思考研辅导师资团队

  • 时间:2019-01-04 14:55:29
  • 来源:
  • 点击数:

       lADPDgQ9qbYvK-3NA2DNBIA_1152_864.jpg_620x10000q90g.jpgaGR勤思考研-心理学考研,教育学考研,汉硕等专业课辅导!

重磅来袭:郭法奇老师受聘为北京市西城区勤思培训学校教育学学科带头人!           aGR勤思考研-心理学考研,教育学考研,汉硕等专业课辅导!

       lADPDgQ9qbYvLCTNA8DNBQA_1280_960.jpg_620x10000q90g.jpg
       听到这个消息是不是很振奋呀?尤其是2020教育学考研的同学~
 
       小思也按耐住激动的心情,抓紧码字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
 
       下面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郭法奇老师:
 
       1955年生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获学士学位;后于1989年获硕士学位,师从外国教育史著名学者夏之莲教授
 
       个人作品:
 
       郭老师著述颇丰,自1997年至今,撰写编著十余本
 
       一、专著
 
       1《教育史研究:寻求一种更好的解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2《欧美儿童研究运动:历史、比较及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版。
 
       二、参编
 
       1《外国教育思想通史》,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本人参与“古代卷”两章的编写。
 
       2《教育理论》,郭法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中外教育简史自学辅导》,刘德华、郭法奇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单中惠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本人撰写《爱弥尔》等条目,2000,年12月版
 
       5《世界教育大事典》,本人任古代卷副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版。
 
       6《中外教育简史》,刘德华、郭法奇主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7《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本人负责编写一章。
 
       8《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成有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本人承担全部“外国教育史”方面的编写。
 
       9《外国教育发展史料选粹》,夏之莲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版,本人编写“现代教育思想”部分。
 
       10《外国教育管理史》,陈孝彬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版,本人负责“现代部分”三章的编写。
 
       论文发表:
 
       教育史学术论文53篇,幼儿教育学术论文24篇!
 
       一、教育史
 
       [1]“多样性、自主性──现代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年第4期。
       [2]“现代儿童的本质与教育环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
       [3]“教育转型与理论指导──杜威的哲学指导教育改革浅论”,《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第3期。
       [4]“新时期中国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初探”,《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
       [5]“论美国的渗透式教育”,《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8年10期全文转载)
       [6]“国外高等教育文科培养目标的历史研究”,《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7]“论美国的个性化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1年04期全文转载)
       [8]“西方教育中的“师德”及其特征”,《教育评论》2002年第6期。
       [9]“浅谈西方教育中“师德”的三个层次”,《北京教育》2003年第4期。
       [10]““学生参与”:一个历史与现实的话题”,《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11]“美国学校教育中的师德追求”,《基础教育参考》2003年第6期。
       [12]“由杜威的观点所想到的——析“观念转变”中的“观念传授”现象”,《基础教育参考》2003年第11期。
       [13]“日本:儿童精神教育与危机应对”,《上海教育》2003年第18期。
       [14]“探究与创新: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15]“灌输式教育:从怀疑、批判到否定—20世纪西方教育的最大变化”,《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
       [16]“美国学校教育中的师德内涵及其特征”,《中国教师》2004年第12期。
       [17]“教育应从尊重儿童开始—洛克儿童教育思想的思考与启示”,《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第10期。
       [18]“儿童观转变与教师教育——杜威的思考及给我们的启示”,《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19]“什么是教育史研究?—以外国教育史研究为例”,《教育学报》2005年第3期。
       [20]“日本传统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中国教师》2005年第6期。
       [21]“霍尔与美国的儿童研究运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22]“论教育观念转变中的“观念传授”现象”,《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7期。
       [23]“转变观念不等于“传授观念””,《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年第8期。
       [24]“灌输与教育:历史与现实的反思”,《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第11期。
       [25]“原始社会的“成年礼”仪式及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3期。
       [26]“杜威与美国的儿童研究运动”,《教育学报》2008年第2期。
       [27]“做一名科研型中学教师”,《中国教师》2008年第18期。
       [28]“中世纪西欧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教育”,《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29]“儿童教育史研究:价值、特点及设想”,《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30]“再论什么是教育史研究”,《教育学报》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9年12期全文转载)
       [31]“教学影响科研吗?—与新入职教师谈教学的科研特征”,《中国教师》2009年第21期。
       [32]“论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观”,《幼教研究》2000年第1期。
       [33]“杜威学校教育管理思想评析”,《教育史研究》1993年第4期。
       [34]“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评价”,《浙江教育》1995年第2期。
       [35]“论近代自然主义教育的儿童观”,《教育史研究》1995年第3期。
       [36]“评王天一等著的“外国教育史””,《教育史研究》1996年第4期。
       [37]“关于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几点思考”,《教育史研究》1998年第2期。
       [38]“论古希腊教育思想的理性特征”,《教育史研究》1999年第2期。
       [39]“学校教育史研究:关系、特点及设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40]“观念与方法:外国教育史研究创新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1-03。
       [41]“学校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中心?——杜威学校教育思想探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第3期。
       [42]“教育史研究:在现实和历史中寻求新的解释”,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5-28。
       [43]“论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创新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44]“传统教育哲学批判: 杜威的思辩与逻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4期。
       [45]“现实性、独立性、普遍性:教育理论的三个层次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8-14。
       [46]“如何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基于《教育规划纲要》及教育历史的实证分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11期。
       [47]“关于教育史研究“国际化”问题的思考 ”,大学教育科学,2013年第4期。
       [48]“人的发展与教育: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第2期。
       [49]“论现代教育与教育传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 。
       [50]“教育史研究: 应当增强一定的解释力———基于教育史研究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51]“杜威与现代教育: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2] 。
       [52]“什么是好的教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5-07。
       [53]“教育研究力:教师发展的高级能力”,教师教育研究,2014年第6期。
 
       二、幼儿教育
 
       [1]“情感关注和理智关注”,《父母必读》1996年第10期。
       [2]“没人能替孩子长大”,《父母必读》1997年第1期。
       [3]“爱孩子也要爱自己”,《父母必读》1997年第7期。
       [4]“理解,而不是忽视 尊重,而不是溺爱”,《父母必读》1997年第9期。
       [5]“竖比比横比好”,《父母必读》1998年第4期。
       [6]“忽略儿童权益的负面影响”,《父母必读》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幼儿教育》1998年11期全文转载)
       [7]“亲缘关系并非亲子关系”,《父母必读》1998年第12期。
       [8]“爱可以兼得”,《父母必读》1999年第1期。
       [9]“真爱”,《父母必读》1999年第2期。
       [10]“常识,离孩子并不远”,《父母必读》1999年第4期。
       [11]“不必太认真”,《父母必读》1999年第5期。
       [12]“耐人琢磨的口头禅”,《父母必读》1999年第6期。
       [13]““逼迫”妈妈成长”,《父母必读》1999年第7期。
       [14]“排除心中的“地雷””,《父母必读》1999年第8期。
       [15]“点评:“独处”也需爱的伴随”,《父母必读》1999年第9期。
       [16]“关于自立的担心”,《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2000年第1期。
       [17]“家庭“五自”教育讲座(之二) 不动手做的孩子永远不会自理——关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2000年第9期。
       [18]“家庭“五自”教育讲座(之三)关于孩子的自我保护教育”,《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2000年第10期。
       [19]“家庭“五自”教育讲座(之四) 关于家庭中孩子的自强教育”,《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2000年第11期。
       [20]“家庭“五自”教育讲座(之五) 家庭中的自律教育”,《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2000年第12期。
       [21]“家庭“五自”教育讲座(之一) 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2000年第Z1期。
       [22]“专家谈玩与孩子的发展”,《家庭教育(中小学家长)》2002年第2期。
       [23]“关于孩子自理能力差的思考”,《深圳青少年报》2000-6-29。
       [24]“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思考”,《深圳青少年报》2000-7-4。
 
       除众多著作和论文外,郭教授还主持、参与了众多国家级重点课题!捂住小心脏,我们再来看一下~
       
       主持和参与的课题:
 
       1主持教育部“十五”(2001-2005年)重点课题:《20世纪初期欧美儿童研究运动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2主持教育部社政司“十五” (2001-2005年)重点课题:《中国与美国:不同文化下的学校教育》。
 
       3参与国家教育科学规划“九五” (1996—2000年)重点科研课题:《西方传统派和现代派教育的分歧和融合》的研究,本人负责“教育基本问题的争论”的研究工作。
 
       4参与国家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外国教育史教程》的研究,本人负责“20世纪前期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改革”的研究工作。
 
       5参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 (1990—1995年)青年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西方教育思想史》的研究,本人负责“自然主义教育”部分的研究工作。
 
       6参与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八五” (1990—1995年)重点科研课题:《外国现代教育史》的研究。本人负责“二战以后德国教育的改革”的研究工作。
 
       7参与国家教育科学规划“七五”(1985—1989年)重点科研课题:《世界教育史教学与科研参考资料选编》的研究,本人负责“古代教育”和近现代“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指导过的研究生:
 
       杜亮、王贞茶、王爱义、余中根、张玲、黄春梅、张胜芹、刘玉梅、叶向红、秦楠、胡彩云、孙杨、毕美娟、武建丽、张媛媛、康莉、王伟霞、陈梅蓉、李化玲、崔高鹏、韩丽彦、季荣旺、汤朝晖、范盈、李勇、李亚美、徐秀晖、戴芳芳、白耀华、张青琳、李振蕊、孙远全、张书娟、张佳楠。
 
 

喜欢本文章的同学,还喜欢下列同类型的文章: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备战考研,勤思考研为每位考生准备了一份考研资料,资料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汉硕等专业,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所有申请资料的同学都可以获得对应专业资料。资料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发放,如果没有解决,大家可以到“勤思考研自习室”微信公众号投诉。

本网声明:

凡注明“来源:勤思教育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勤思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qs_zhangjing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