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北大六院,北大医学部进行三轮复试的她,有多少故事呢rbJ勤思考研-心理学考研,教育学考研,汉硕等专业课辅导!
我本科就读于哈工大,选择工科专业并不是我的意愿,高考填志愿时迷茫懵懂,便顺从了家长的意思,填了工科专业。进入大三,将来想要做什么这个问题,再次进入了我的脑海,我问自己,真的喜欢现在的专业吗?真的愿意以后一辈子做这个专业的工作吗?不!我毫不犹豫地想,如果真的这样生活,我会痛苦一辈子。那我喜欢做什么呢?我思考了几天,答案是:我喜欢看人际观察类的节目,和别人聊到心理学、家庭、人际关系这样的话题时会兴奋,喜欢听别人讲话,喜欢了解周围的朋友,很擅长获取社会支持,也希望传递给更多的人共情和理解的理念,希望能做一点帮助别人的工作……
于是,在花了一星期左右了解心理咨询师的实际工作和收入情况,以及发邮件询问钱铭怡老师跨专业学习心理咨询的可能性和困难后,我决定跨考心理学。我很清楚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所以,同时我也来到了本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开始个人体验。
准备考研的这一年半时间,煎熬、焦虑、看不到希望,这是常态。考研这么漫长,期间也难以避免生活的磋磨。
在2018年的7月,距初试仅有半年时间,我失恋了,明明知道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准备,可是,我控制不了自己的痛苦,有一个星期时间,我什么都学不进去,边哭边疯狂地翻各种关于亲密关系的书,看各种关于爱情的理论,却发现,所有的理论都苍白无力,纸上谈兵,没有一本书可以让我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放纵了一个多星期,我开始强逼自己集中注意力复习,或许正如森田疗法的理念:“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2018年9月,大四第一学期,一共有8门课,其中6门都是必修,还有毕设开题,是我从未想到的繁重。我们专业一共25个人,只有我一个女生,有好几门课的老师都说如果缺勤超过几次,就直接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我翘了所有能翘的课,却还是有不少不得不上。考研前一周,有一门期末考试,周末还有大半天的实验课,考研后的第二天,也有一门期末考试。在这种夹击下,我已经心态几乎放弃,想着今年可能就当花钱去参加模拟考试了。
没有想到,我抱着这样的心态,竟然考得出乎意料的好,总分404,排名第三。重新燃起希望的我,开始看很多课外书,重新背临床方向的书,阅读一些文献,根据勤思的资料,准备一些有可能问到的问题。
但复试又给了我狠狠地一击,从上午八点等到了下午五点半,从焦虑紧张到佛系(或许说明了冲击疗法是有效的…)。进去之后,老师二话不说,直接问问题,完美地避开了几乎所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脸上礼貌地笑嘻嘻地表示抱歉,但内心已经一片荒凉。我之前就订好了当晚回学校的火车票,从王克桢楼出来,我依旧维持着脸上的笑容,彷佛已经不知道怎么表现难过,一直到上了火车,终于崩溃,泪流满面,也不顾路过的乘客如何看我。在火车上,我还看到有一个女孩子,一个人拉着行李箱,边讲着电话边哭,我忍不住想,会不会这个女孩子,也跟我处于同样的境地?
回到学校没两天,我接到了北大六院和北大医学部的电话,问我是否考虑调剂到他们那里,我心里已经明白,北大本部不可能了。我痛哭,而六院和医学部也只各有两个调剂名额而已,又是激烈的竞争,可我必须去,这是唯二的机会了。经历过一次考研的人,都绝不想再来一遍。
于是,周六上午医学部综合测试和英语听力考试,我买了周五晚上到的火车票,再次去北京。与此同时,我的本科毕设下周三就要中期答辩了,可我还什么都没来得及做。我回不来参加答辩,老师说,你准备好材料,必须找同学替你答辩。我在火车上计算参数,直到笔记本没电关机。周六一上午的考试,下午回到宾馆就开始继续做项目,写报告,加上周日一天,终于勉强做出个凑合能看的中期报告,又拜托同学帮我做ppt和答辩。
第二天,周一,六院笔试;周二,六院面试。一共7个人。周二下午,我就接到了电话,我未被六院录取,请来领取调剂函。我是个归因方式偏抑郁的人,如果顺利,我会觉得是我运气很好;如果不顺利,我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我真的什么都不会,是不是我能力不足,是不是我根本比不上别人……又一次失败,我快要被打入绝望的深渊。我心灰意冷地走去了很远的电影院,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晚上散场又回到宾馆,把自己扔在床上。
最后一次机会,北大医学部,2个名额,4个人竞争,一半一半的概率,要么上岸,要么……我不敢想。还有好几天时间,现在是周三,下个周一医学部调剂复试。可我还能做什么呢?男朋友专门向导师请了假,翘组会来北京陪我,每天监督我背书,考我各种诊断标准、病因和治疗方法,强行拖我出门一日三餐按时吃。我自己知道,如果不是他在,我肯定一天一顿饭就糊弄了,每天闷在房间里边看书边焦虑,边忍不住绝望。有他在身边,我居然还能有力量每天自我安慰:这虽然残酷,但也是一次机会,有机会就有希望!
复试后的第二天下午,手机振动将我从午觉中惊醒,终于听到了尘埃落定的声音。
好了,我的故事讲完了,接下来要上干货了,当然,下面只是我的个人经历,不可能适合所有人,且时间线也是个人情况,每个同学都会不一样,较晚开始准备的同学不必因此慌张,把握好自己的计划就可以,请有需要的同学仅作参考。
初试专业课复习:
起初是12本书,后来又陆续增加了好几本参考书,详情参照勤思的书单。
2017.10-2018.3 结合视频课,完成第一轮课本学习(注意,一开始一定是课本,课本是最本质的,讲义有时可以补充参考,但绝不能只看讲义),在课本上随手做笔记,有需要的个别课程,专门用本记了一些笔记。另外,我是个特别兴趣驱动的人,感兴趣的部分,比如咨询、变态、发展等,就学得很轻松愉快,进度也很快,而最后管理、统计之类的课,就拖了很久。也提醒学弟学妹们,北大的课本很多,要一点一点耐心地理解,不能一味追求速度;
2018.4-2018.6 在第一遍学习的基础上,整理框架,根据自己的思路,手绘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因为我记东西比较依赖图像(有可能是遗传原因,后来得知我奶奶上学时也是这样背书的…),通常是先记住书中某一页的样子,才能回忆起那一页某个位置写了什么,所以,手绘能给我的记忆提供更丰富的线索。对于有些同学来说,可能电子版的思维导图更简便清晰,制作花费时间也少,大家可以根据情况自己选择。
2018.7 由于我报了8月的集训班,所以7月对我来说是个自由背诵的阶段,我背诵的方法主要是对照上一阶段手绘的思维导图,背诵课本上的内容(我会把课本上的大段文字按自己的逻辑分点),就相当于把一段段的文字放在思维导图的一根根树杈上。这段时间受到失恋的影响,利用率比较低,可能有半个月的时间都每天一片空白,无所事事。主要背了普心的前半部分,状况好的时候一天能背一章吧(不过每章内容量不同,这只是个大概),第二天起来先背一遍前一天倍的内容,不过,这是一段比较失败的尝试,后来发现,这种方法可能根本无法让我在考试前背完所有的书……好在我记忆力似乎不算差,背过的东西,一个月以后再回忆,还能差不多背出个大概。
2018.8 集训。跟着各个老师的思路和勤思的讲义,一边对照我之前画的思维导图,调整了不少框架,比如统计和社心,我就几乎全盘推翻了自己的导图,因为发现老师的框架更加简洁清晰,方便记忆。但我也根据自己的思路,保留了自己普心的框架和记忆方式,老师的总结以及费心编的口诀很特别,但我发现并不适合自己,所以也提示学弟学妹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在集训期间,除了改善框架,也利用了一些时间背了一部分,具体多少也很难说,讲到哪儿就背哪儿,但其实哪儿都没完全背完。
2018.9-2018.10(或11) 我也忘了到底是10月底,还是到了11月,才算大概背完一遍。接着第二遍到最后也只背了两三本书。所以,我觉得自己满打满算也只能算背了1.2遍。之前有听人讲,背书基本得背三遍以上才有可能考上,此时我内心无比慌乱,无限怀疑,就我这样还能考上?再加上我还有本科的课程和毕设在里面捣乱,时间被各种零碎的事情打散……(统计如何学习我可能帮不到大家,作为一个工科生,大二时学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里,定理都是用微积分描述的,所以,心理统计学对我来说大概等于高中数学的层次吧。实验设计,我是跟着辅导员的思路做的,她每周给我布置一个实验题,我写好,学姐在下一次辅导时提出修改意见,不过后来随着我的焦虑,慢慢开始逃避辅导,好像不听学姐说我的不足,我就能骗自己都会了似的,这一点也希望大家不要模仿,尽量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程度,多听一点意见,就能多掌握一点东西。)
2018.12 这个月我心态已经放弃,考前半个月时间,一本专业课的书都没有翻开过,勤思的最后冲刺阶段的书和题寄到后都没有打开,更别说背诵了,每天借着英语和政治打发时间和焦虑……不过还是提醒大家,这段最好请勿模仿,我也知道这样颓废不太好,可是当时被焦虑淹没,经常做梦被人追着满校园跑,半点学习的能量都没有。
专业课和政英总体上的时间分配,我建议还是因人而异,我个人英语不太需要花费太多时间,所以给英语的时间很少,一天可能分配不到1个小时;政治我平均每两天会分配半天给它;剩下的时间是给专业课的(大家不要误会剩下的时间很多,因为我是个很懒的人……)。
我并不是每天能学10个小时的(我每天从早到晚加起来能学6个小时已经算是状态奇佳了,加上因为有些不愿面对现实,时常赖床,经常起床就已经九十点钟了,和我看过的大部分考研经验帖完全不能比……),我相信任何人都不可以,我是指有效率的学习,只坐在那儿死撑一整天是不算的。我宁愿一个小时高效,休息半个小时再继续,也不愿意三个小时坐在那儿,其实只做了一个半小时就能完成的事情。不过这一点因人而异,学弟学妹们可以自行选择,有的同学就觉得,尽管这3个小时我只有50%的效率,但任务量等于效率乘以时间,那么还是完成了可观的任务,也是可以的。
复试:
复试是一场实力和运气综合考验,你知道的越多,那么老师的问题撞入你会的区间的概率就越大,但是你永远也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东西,所以有时候可能就是那么不幸。或许为了让自己的自我价值不至于崩塌,只能佛系考研。
对于北大临床方向的复试,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分享给学弟学妹们:
北大复试只能全靠知识硬实力,提前准备自我介绍,准备一些问题的回答基本没有用,老师根本不会给你机会说自我推销的话;
老师提出的问题非常明确清晰,问你某种障碍的心理机制,你不会,你想说一些它的症状来糊弄过去,不存在的,老师听不到Ta想听的答案,就会直接打断你,说,“你说的这些我知道,但我问的不是这个”;
你会的问题也不要以为能表现了,老师一旦听到Ta想听的答案,也会直接打断你,深入追问下一个问题,直到你只能尴尬微笑,说“不好意思,老师,这个问题我不太清楚”。这提示我们,看书还是要重视细节,不用全背过,但要有印象。别以为有的问题老师是不会问的,你永远也猜不透老师想干什么;
不管你复习初试时统计用的是哪本书,但准备复试时,请一定认真看一遍甘怡群老师的那本!因为,甘老师作为面试官,问有关统计的问题会以她的思路提问,以及使用她书中专业名词的叫法,比如,统计检验力,甘老师的书中用统计效力或者直接以英文power表示,如果不熟悉,你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个看起来不会的问题,实际上是你能回答的;
最后一点,心态。紧张很正常,没有人在这样的场合下不紧张,但是要接纳自己的紧张,只要不紧张到进去说话颤抖大脑空白,就很可以。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最后的最后,对学弟学妹们的鼓励和指导,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做自己,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做了决定,就走下去。听别人说得再多,自己经历一遍却又是另一回事儿。
希望每个努力过的人,都能得偿所愿!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做科研,优职学长为每位学子准备了一份科研资料,资料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科研方面的电子书,软件安装包,讲座经验。所有申请资料的同学都可以获得对应专业资料。资料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发放,如果没有解决,大家可以到“优职学长”微信公众号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