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勤思教育企业频道 > 学员心声-往期经验-学员日记
本文源自学生投稿,为学生真实考研经验,勤思发布,转载请申请。
薛瑞(西安工程大学到陕西师范大学):我是10年服装设计毕业的学生,今年以总分343,专业课223的成绩被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录取。从去年7月份准备考研到考研工作彻底结束,整整10个月时间让人刻骨铭心。大学开始就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很热爱教育这一行业,为此也付出很多,做过很多相关兼职。毕业后下决心考教育学研究生。因为家在西安,所以选取了陕西师范大学。我是跨专业跨学校,所以准备起来特别棘手,像很多考教育学的同学一样很盲目,不知道如何准备,看什么书,怎样安排时间计划。但是通过朋友的介绍,我了解到了勤思考研,通过深入了解和不停试听教育学的讲课视频,觉得有些眉目,而且勤思的几位老师耐心的开导和鼓励我,让我信心百倍。等全程班的课程寄回来后,每天我就按计划复习。先把教材过一遍,然后每天早上看视频听课,下午自己整理笔记,晚上背诵。专业课300分,我的目标就是上200,所以大部分时间给了专业课。从枯燥到最后彻底投入,越学越有信心,越学越看到了希望。每次复习遇到困难,迷茫时,就和老师聊聊最近复习状况,就看看视频课程,然后打起精神继续复习。我的考研复习心得主要有以下三大点。
首先,考研最重要的就是拥有超人的毅力和乐观的心态。我在陕师大自习室复习那几个月,几乎每天都是早8晚10。哪天没有学习,哪天没有去学校,自己就很内疚很心疼。所以一直坚持下去。其次,考研重要的就是有个好的辅导班,有些好的复习资料。因为是跨专业,本来就信心不大,也不了解该怎么复习,勤思辅导班把教育学的5门课每门都讲得很透彻,深入浅出,考研的重难点都分析得很到位。思路很清晰。尤其是在中外教育史,勤思考研的老师把所有知识点做成表格,很好记忆,一目了然。最后就是自己的复习安排和学习方法。我给自己定了三大轮复习。第一轮(7月~11月)是边听勤思的课程边自己做笔记,每门都做。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整理笔记那段时间,几乎是一天用尽一根笔芯,但是效果特别好。第二轮(12月~1月)就是题海战术。不停地做题,单选,辨析,问答,论述。尤其对自己做错的题,结合自己的笔记去深入分析记忆,勤思的必胜习题库我很喜欢,做了好几遍,并在笔记上做二次笔记,尤其对错点和难点及易考点。第三轮就是实战演练,做模拟试题,这里提示大家一下,我当时总是问勤思老师为啥还不出勤思的模拟试卷,勤思的姜老师告诉我:有用的模拟试卷肯定不会在10月就出来的,最早也要到11月末呀,勤思最后的模拟试卷很厉害(很多题目你考试的时候就知道了,大家一定要认真做),每次给自己得分,每次给自己新的更高的目标分数,从一开始的130到最后稳在200以上,每次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结合之前第一、二轮的复习加强提高!回头看看,自己的努力确实没有白费,看看自己每本书上密密麻麻的笔记,看看自己一沓一沓的笔记本,看看自己用过的几十根空笔芯,再看看自己的223成绩,一切努力都值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更多的毅力和更好的心态!现在我已经被陕西师范大学录取,考研结束了,但有了新的起点,有了更高的目标--读博。这一切的一开始就多亏了勤思考研的帮助,感谢勤思考研的所有老师和全程班的课程,感谢你们的督促鼓励,感谢你们的陪伴。不仅让我专业课考取了高分,更让我对自己的学业和人生有了新的规划和磨练了自己强大的毅力。
只有经历过考研的人,才真正懂得其中的酸甜苦辣,我们不管结果怎样未来如何,我们埋头苦读,先苦后甜,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坚持走下来……
左图是每次去考研教室上自习的教学楼,不管下雪,再大的雪,不管圣诞节什么的,我都坚持复习,坚持我们的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右图是我一直所在的考研教室,每次学习累了,快要垮了的时候,抬头看看黑板上醒目的考研倒计时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内心就充满无比强大的力量,继续学习。
左图是第一阶段的复习,桌子右边就是勤思考研的基础班课程教材,小笔记本是正在做教育学原理的笔记。便携式的,走路,坐公交都拿出来看看……
右图是第二阶段,做完题后再把所有教材过一过,晚上基本都是如图上的香香嘴粉丝。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虽然过程很苦,但是我越来越享受这种苦中作乐的感觉。
左图是第三轮复习阶段,开始了政治和专业课的大背诵阶段,寒冷的冬日,给自己一杯热气腾腾暖暖的奶茶,给自己几颗香浓的巧克力,继续打起精神,学习。右图是为了给自己鼓励,出去吃了顿美味可口的大餐,呵呵,考研的过程我也不忘美好生活的享受。这样劳逸结合,这样嘴角上扬,这样努力地坚持下去,自己会越来越强大!我们要相信我们自己,我们要相信希望,我们要相信勤思,我们要相信明天,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我们的梦想,让我们风雨兼程,携手一起为明天的美好踏踏实实走下去!
凡注明“来源:勤思教育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勤思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zxh5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