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勤思教育企业频道 > 学员心声-往期经验-学员日记
考研路上,最重要、最迷人的便是这“等待戈多”的过程。
——前言
一、复习
英语
我是从暑假开始复习英语,每天1——1.5小时,一直到初试前。英语复习主要靠做真题,翻译真题,琢磨真题。我把真题资料按考试板块分为阅读翻译,完形和作文三个板块,7——9月全部用来做英语(一)的阅读真题,并对每篇文章进行难句分析翻译,对整篇文章口头翻译保证理解。10月后开始做英语(二)真题,每天花半个小时收集作文素材,分析写得好的范文,一周练习一篇写作。最后一个月,开始做真题完形,并巩固之前深度阅读过的文章,并开始琢磨自己的作文模版。没有背词汇书,词汇主要靠积累真题中的陌生词汇,形成自己的单词本。
政治
政治的大题答得还行,选择题比较差。选择题还是考得很细,题目要多做多记,书也要多看,比较花时间。大题主要还是靠理解和答题技巧。理解的话,可以报一个网络课程,听老师把重点拉一遍,自己形成知识框架,然后通过做题探索答题点。具体答题的时候要分层次,一定要以答题点为中心,并不是答得越多分越告。最后的模拟题能多看尽量多看,目前看来,肖秀荣的最靠谱。
专业课
我是从2013年4月开始准备专业课,最早看《心理学与生活》,大大提高了复习的兴趣,但后来发现对应试和形成学科知识框架没有太大帮助。这也是国外教材和国内教材很大的区别。两者相互补充,国内教材帮助自己吃透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国外教材启发思维,联系生活,了解学科热点,激发学习兴趣。针对考试而言,国外教材可以作为课外补充读物和案例实验的来源。
347的专业书多达10本,每本侧重不同,我将其分成如下几类:
基础,重中之重 |
|
三者为实验设计服务,可一起复习。基本概念要掌握 |
统计学
测量 |
北大考察重点 |
管理心理学 |
重要理论观点和各时期特点很重要 |
|
流派和重点理论要了解 |
人格心理学 |
初试几乎不考 |
变态心理学
临床与咨询 |
第一轮复习花的时间比较久,大概8月份结束。由于是跨专业,复习同时也是预习和学习,所以具体复习方式是看书加勤思视频基础班辅导,基本涵盖所有知识点,以理解为首要目标。之后没有具体数每本书看了多少遍,但至少过了三遍,根据节省法之后越来越快,但仍需以能复述为检测标准,比如每天晚上会想想今天记住了哪些知识点。最后两周除了继续巩固知识点,也需要做做真题练手,了解自己答题的特点以及速度,并再次回到书中找点,每天保持1-2题题量,让自己保持适度紧张和思考动手的状态。
二、感想
1月5号,专业课笔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我画下了最后一道题的句号。闭上眼,过去八个月的一幕幕在我脑中闪回。不夸张的说,那一刻内心很激动,眼角滴下了泪水,有一种高峰体验的放空之感。成绩,突然变得没那么重要,这八个月就像一次修行,一路上和自己磨合,与专业书做朋友,平复如过山车般起伏的心绪。
考研与以往的考试不同。首先,参加考研(特别是跨专业)的人常常是孤军奋战,身边没有战友、更没有军师的指导;第二,考研的时间跨度长,作战干扰多,坚持不易;第三,考研的精确有效信息少,准备方向易南辕北辙。正如一场战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几个月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从一开始,我便将考研作为一个长期项目进行战略型管理。最终目的是为了成功考取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但也希望不为应试而失去学习专业课的乐趣。
参加勤思的VIP辅导班是整个考研战略部署中的重要外部条件,往往在我快要坚持不下去之时,狠狠地拉我一把。
2013年5月,我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上网查询辅导班的信息,对报名辅导班的必要性很是怀疑,但最终还是拨打了勤思蓝老师的电话。好吧,声音一来我就酥掉了,之后的咨询也比较顺利,由于讲师讲专业课、辅导员一对一咨询非常满足我时下的需要,我当即决定报名VIP班。之后,我非常认真地学习了基础班的课程,视频教学的视听结合缓解了独自看书的枯燥无聊,同时,这也比单纯的文字更助益知识的深度加工,为之后的复习和扩展思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期我基本还是以基础班讲义为核心进行补充和更新。此外,我根据辅导员发来的详细计划,对自身进度进行了问答式分析,修改了一份适合自己情况的计划。计划几乎都难以完成,这让我很沮丧,似乎也验证了“无知造就自大”这样一句话。但是,每次孙老师40分钟的辅导都能把我的幸福感提升到一个高度,最重要的是,每一次对话都像一个内心清洗剂,扫开复习中的烦扰,重拾自己考研的初心。这是我最最最感谢的一点。我也第一次意识到,完成一个长期项目真的很容易迷失,这个时候反省机制和外界的支持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时候你甚至不需要她说专业知识,只需要这些走过这条路的人亲切对自己说一句:“我懂你!加油!”当然,除了辅导员老师,教务处、蓝老师等也一直在跟进我们的信息,每次看到蓝老师情绪激动的微博,哈哈,我都在想,是我们考还是她考呀,但内心还是会感动。因为,真切地关心他人是很耗心力的,我想没有真正对心理学、对学生的热爱,老师们也很难坚持这样做。因此,我由衷地感谢他们、信任他们。
成功通过初试后,我认识了几个一同参加模拟复试的小伙伴,我们借助勤思的平台进行了真诚的沟通,对彼此说的最多的是“我希望我们都能当同学”。备战复试的过程,我们也常沟通信息,为彼此鼓劲加油。幸运的是,我们其中大部分小伙伴都成功通过复试,得以将燕园之行进行到底。
最后,我想分享备战考研中,我认知行为发生的三点变化:第一,我开始真正领悟到坚持的甜蜜滋味。第二,我开始正视设定目标的积极意义。第三,我认为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和应试可以兼顾。某种程度上,这才是我的戈多。我也希望更多的小伙伴不仅能达成考研的目标,也能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收获自我的成长。
凡注明“来源:勤思教育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勤思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qs_zhouyim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