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业一年后决定辞职考研,这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情。本科毕业后就到广州某教育机构工作,负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能力。考虑考研两个点:1.毕业后工作是否足够支撑日常生活费用很重要(要租房压力会更大),在广州心理本科4-5k左右的工资,稳定但不会明显的增长。2.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发现目前所储备的知识远不足够,逐渐也发现自己更倾向做研究类工作,现有的工作不断消磨我的热情。我不满足于现状,因此在有小笔存款后辞职,前期转兼职状态进行备考。
作为本专业学生复习初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高估自己前期复习进度。因为觉得很多知识都学习过,有种错觉认为知识点不多,因此一天给自己安排满满的内容。但实际一天下来可能完成不到一半内容。1-4月的时候还没有分配辅导老师的时候,我原本计划自己先把书过一遍,然后再用勤思的教材和视频。但发现自己看书的复习效率很低,一个上午只能看完一章书,看完后会带有一种迷糊感,而且不合理的复习安排也加剧了心理负担,整体下来没有良性反馈。持续一个多月发现这种状态不行,我转变了先自己看书的想法。
我选择从心理统计学开始一遍看勤思老师视频,把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听懂了,并梳理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图(手写或借助框架工具,虽然冲刺阶段勤思有专门整理专业课全部的框架图,但一开始根据学习视频,属于自己的框架后期帮助理解背诵)。梳理框架图可以帮助大脑清晰明确自己的学习内容。原本的计划早上光看书的知识输入,没有抓住自己哪部分理解好,那部分需要再花时间,花很多时间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没有重点的复习,就会产生迷糊感,而且复习下来没有获得明确的成长感,只是觉得知识点很多,很散乱,不断给自己增加压力。很多本专业学生会觉得自己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再看视频会很浪费时间。其实我们大一到大四的专业课很少系统地把每门科目书的框架,知识脉络梳理得那么清晰。我们学习下来更多是零散的知识,对于考研一门专业课涵盖7门科目的知识,散乱的知识到后期第二轮、第三轮复习造成很重的压力。
其次,纯粹地知识输入,没有输出,大脑的注意力集中会逐渐跟不上。跟着视频学习整理后,更需要做输出。很多人都会觉得输出框架的时间很久,怕浪费。第一轮的复习时长肯定比第二轮、第三轮长,不要害怕前期花时间投入。高估自己第一轮复习进度就会使得自己压力过重,后来也跟一对一辅导老师进行沟通,重新调整心态,再规划自己的复习计划。
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考研的专业课跟平时学期末一门一门过的考试不同,因此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调整好自己作为本专业的心态,谦虚努力。选择除了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同样选择还包括选择适合的学校。选择适合的学习,这当中需要对自己做明确自我评估,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估都可能影响你最终是否能考上满意的学校。10月-11月的时候要对自己进行模考,评估自己每个版块的分数,看看哪一门达不到之前预期的目标。
考研放松几天,要进行客观的估分,这点很重要因为除了初试,还有复试,要好好利用等分数和分数线的时间,不要等分数出来才急急忙忙准备复试。我考完三天就进行估分,专业课选择题比自己前几次的模考少了10-20分,英语一尽管常规阅读只错4题,但排序题0分情况下,我就大致知道离一志愿目标远了。我当下就等分数的情况下做两手准备,查看历年有调剂名额的学校。
调剂复试也是非常累的事情,因为不确定哪些学校的学院今年有调剂名额,所以等待调剂复试通知的时候最容易陷入迷茫,不知道从何入手。调剂辅导课王老师提到很多学校复试笔试部分的范围是有重复的,统计和实验基本上是必考,学硕的笔试复试都会涉及实验和统计。这时候前期初试复习统计和实验积累的框架就非常有帮助,翻阅初试书籍资料减少等待调剂复试通知的焦虑。当然有些专硕方向的复试笔试会涉及咨询,因此前期需要选3-5所左右的学校作为调剂目标,缩小复试笔试的范围。
调剂复试千万不能慌,没到最后一刻千万不要放弃。我虽然没有考上一志愿基础心理学方向,但因为自己对脑认知科学感兴趣,选择了光成像方向调剂。每年需要调剂复试的学校也有很多,都在各种考研相关公众号(我报的勤思版型有提供调剂信息群)和研招网发布信息。收集调剂复试信息,最好自己整理一份表格(往年有调剂信息的学校的方向名额,学院邮箱或官网上公布的邮箱或者公布QQ群),同时也可以加入你有意向学校考研群(研友之间也会相互告知信息),这些渠道会有各种各样的调剂信息。找到发布的调剂信息后,最重要一点就是需要根据自己的本科经历找亮点,准备好简历。本专业在调剂上是占很大优势的,今年我认识很多本专业的研友都有成功调剂陕师大心院、辽宁师大脑院等,因此回溯本科阶段有关科研的经历很重要。
从几个方面去增加自己本专业的优势,1.多参与学院组织各种专业性讲座,如当时我们学校想引入近红外成像技术的仪器,邀请公司到学院讲述其仪器的原理和目前应用的前景。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参加讲座只是为了增加学分,主动地吸取你需要的信息,这个讲座对于我调剂这个光成像的方向十分有帮助,我实际接触了这个仪器和数据呈现方式等。
2.认真积极学习心理统计或实验课。我大二的时候刚接触心理统计学,虽然很多知识课堂上或上机操作都练习过,但与真正科研上熟练运用统计是有差别的。为了更加熟练掌握这两门课程,除了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部分,自己可以私底下练习,遇到不会或难点就在下节课后用自己练习的结果和老师讨论。老师看你认真学习这门课堂,会给你提供各种机会。当时统计课老师觉得我学习统计有热情,问我有没有兴趣帮她录入数据。再后来我有机会加入她脑电研究的课题组,甚至成为我的毕业论文。所以千万不要随意应付自己的专业课,把握好专业课的学习。在复试中无论笔试还是面试,统计实验都占比很重要。
3.多参与课题的研究,或参与外校心理学交流的机会。曾经有很多师弟师妹们会很纠结自己要不要申请一个课题研究,她们会比较看重申请的结果而非过程。我本科阶段参与课题大小3-4项,并不看重课题的大小,而是关注在这个课题当中所学习和承担的部分。因为我喜欢心理统计学,都会主动提出要承担实验设计和统计方法部分的讨论。从院级课题到参加毕业论文导师的课题组,每一次积累的过程,都重新让你梳理很多实验和统计相关的知识。
作为本专业学生多接触和尝试才会发现自己对什么或哪个方向感兴趣,如果都停留在想象的阶段不去行动,容易陷入好像都可以的状态。回溯自己本科阶段的经历,在找自己的亮点不仅在调剂复试面试中有帮助,在你一志愿复试有帮助,甚至可以更提前在你面临选择学校,选择方向都有帮助。
我选择这个方向的老师十分看重心理统计和实验的部分。在准备复试阶段时除了翻阅初试做的心理统计学框架以外,后期研究方法课也很重要。研究方法注重把统计和实验结合在一起,复试笔试内容不像初试偏理论型。我毕业论文是脑电相关研究,对几种脑成像技术有所了解和接触。同时在等成绩期间,我也参加基础方向英文文献营的学习,更是加深了对核磁和近红外技术的了解。准备调剂复试需要针对你想调剂的方向,多尝试文献翻译。一开始做翻译最大的误区是以为自己看懂了,然后就可以口头翻译出来。但真正面试的时候你读完一段就开始翻译了,没有经过不断训练加上面试时的紧张,非常容易在翻译时就脑袋空白。很多明明当时以为自己看懂的句子,磕磕绊绊就是翻译不完整。有些面试老师不会那么耐心等待你翻译,这块准备不足,他们就会认为你英语文献阅读能力不好。因此在准备复试阶段大量以及反复英文文献阅读是很有必要的,同时选择文献中综述片段进行边看边翻译。
准备考研的过程一定不轻松,无论在初试还是复试阶段都容易让人陷入焦虑和压力当中。如果已经选择学校,以及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就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放弃。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选择不是一股脑热情澎湃地选择,需要经过理智和客观地分析,现在自己的水平,目标院校需要的水平,然后评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付出的努力。不要因为自己是本专业而高估复习进度,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做科研,优职学长为每位学子准备了一份科研资料,资料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科研方面的电子书,软件安装包,讲座经验。所有申请资料的同学都可以获得对应专业资料。资料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发放,如果没有解决,大家可以到“优职学长”微信公众号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