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P】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学硕学长:在职!765考研经验
- 时间:2019-05-20 13:27:35
- 来源:
- 点击数:
初见gH6勤思考研-心理学考研,教育学考研,汉硕等专业课辅导!
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我是二战765,跨考,去年辞职复习共七个月,今年在职复习共五个月,考前一个月才停职,加在一起共有一年。首先说明一点,虽然我今年在职考研成功,但这是在我去年脱产复习半年的基础上取得的成就。我十分不建议大家一上来就选择在职考765,尤其是当你的工作强度迫使你每天拿不出至少6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时(我今年勉强达到这一标准)。765的复习量真的很大,对应到其他院校的科目设置,可以归纳为9个科目: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物心理学。这可能是所有院校里涵盖范围最广的了。总体来说,我的复习策略就是主抓专业主干科目,由于目标就是做科研工作,所以把大量的复习时间都用在搞通搞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上,同时侧重于理清心理学各领域当中的主要研究议题,以及围绕该议题展开的经典争论。
前路
我是大龄考研党,有着很难与人诉说的苦恼。但这一年下来也没有太多的自我感动,只能说自己的确付出了一些,也感觉得到付出的收获。我想接受心理学的基础科研训练。驱动我做出这个决定的因素有很多,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目标院校是北师大,心理学专业评级国内第一。朋友知道后问我,你对手可都是学霸老变态啊,还比你年轻,你怎么想的?是啊,怎么想的。有些解释不清。我只是觉得这是我需要做,且需要做好的一件事。我对本科的专业实在提不起什么兴趣,虽然设计专业课成绩几乎全A,就业几乎不怎么碰壁,但我实在没心思在大学里去争取竞赛或者其他任何奖励。专业成绩还算可以,专业技能也算熟练,但这只是高中养成一种努力的惯性使然。所以,很自然的,保研名额里不会有我,当然,我当时也不怎么在意这个事。毕业后工作两年我就辞职了,对设计实在提不起兴趣,又不想进地产或政府部门,在本专业一个设计专业读研几乎学不到任何新的技能。辞职时并没想清楚要做什么。父亲生病住院回去陪了他一段时间,之后各种我认为有趣的工作我都试着接触了一下。最后发现,让我既有兴趣又有使命感的行业,好像只有心理学相关的应用和研究领域。
心路
决定考研是在17年初,当时25岁,感觉自己还挺年轻的,5月份脱产复习,一直坚持到10月份的时候,心态开始飘了。就觉得自己什么都复习的很好,又读了不少额外的文献和教材,已经可以跟人侃侃而谈地讲心理学知识。但到了临考前才意识到自己的水平和自己的判断之间存在距离,我还在用原专业的设计学思维去看待心理学这样一门科学。这是主观上的问题。去年的考研失败也有客观上的问题——监考事故。专业课试卷晚了十几分钟才发到我手上,第一次拆自命题考袋,手忙脚乱,取出试卷后,发现答题纸上没有选择题空位。找监考老师问是不是试卷出了问题,最后才发现选择题空位原来在试题的背面。二十分钟过去了,慌了,最后试题都没有答完。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我就赶到勤思,找顾问雅洁老师和教务老师沟通。我身边缺少战友,凭自己反思又不足以内化成动力,所以和勤思的雅洁老师交流这一年来的问题就是最合适的方法。
探索
心理学的专业课,说简单很简单,但说难也真的很难。心理学的理论进路太多,每个有资格进入高校教材的心理学经典理论背后都有精巧的实验设计和结果的支撑,以及后续实验结论对它的修正和补充,面对同样的实验现象,总会有好几个观点在互相吵架。只要命题的老师稍稍动点歪主意,延伸拓展一下,你就有可能在考场上蒙圈。北师大选择题是英文命题,六道论述大题则经常超出指定参考书的知识范围,或者用与书本组织知识方式完全不同的方式去提问,而参考书目是12本英文教材。考察深度不大,考察的东西太多,出题思路比较活,需要对知识有一定的迁移加工,复习起来很吃力。去年脱产复习的过程就不再多说了,今年半工半读,9月份前基本没看过书,9月到11月手上仍然还有些工作,但每天都有至少6个小时的学习时间,12月是全面备战,停止了一切收入和工作计划,每天保持10个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政治刷了两本选择题集,考前一个星期背了肖四。英语我基础不错,不太在意,只做了五六套真题,算是裸考,但毕竟把12本英文专业书啃了三遍(有几本弱势科目,比如变态心理学,就啃了一遍),所以其实也不算没有准备。只是没有背单词,没有准备作文。我想,考研和其他考试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考研缺乏可以评估学习成果的手段。高考时,你在学校在区县的总名次,就是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可以操作的指标;而在进入社会后的各种资格能力测验中,往往都有明确的达标分数,通过大量的题库训练就可以实时判断自己与目标成绩的距离。 但是考研不行。考研本质上和高考一样,是按照一定比例或数量择优录取,这意味着对你学习成绩的最佳评估指标应当是你在总体成绩中的相对位置。然而,你身边没有容量足够的参照样本,整个学习过程里你都没法判断自己在考研整体中的相对位置。这是催生焦虑,导致考前心态崩溃的最大因素。一部分颁发名额有限的执业资格测验和考研也类似,没有明确可参照的标准来评估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且涉及的专业难度更大,这也是许多进入工作后的人会和你讲考研其实压根不算什么的缘故。
压力
但就我自身的感受,觉得考研还是有自己特别的压力的。就是考研后的生活状态变化比考取其他职业资质后的变化大了很多。对于社会考生来说,考研除了意味着追求更大的自我发展外,还意味着需要从职员甚至管理者的身份向学生身份的转变,要制定更长期的人生计划。预期到这个转变往往也会带来巨大的焦虑。考研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对自身能力无法评估,这是我在第一遍复习完心理测量学的教材后认识到的。心理测量中区分了标准参照测验和常模参照测验。我想,不仅是相关考试部门的工作者在用这两种标准衡量考试者,进而决定最终谁该录取谁该淘汰,其实考试者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依据这两种标准来估计自己的能力水平。考研本来就是一个与人竞争的测验,你怎么可能靠喝鸡汤来做到不在乎别人的表现,只看自己的努力?又有许多考研成功者由于考前过于焦虑,预期到失败,但考后发现成绩竟然还不错,前后一对比,觉得自己高估了考研的难度,甚至得出考研不算难的结论。他们就这么轻描淡写地把焦虑带过去了,仿佛考研的焦虑是一件不需要描述,挨一挨,一咬牙,也就过去了的事。的确是过去了,但你的焦虑体质却没变,再遇到同类型的压力,焦虑又会回来。
转变
我在考研中收益最大的其实是管理焦虑的能力。坚持其实是个技术活,而不是苦力活,随着我在心理学里学习的越多,就越有这样的信念。到邻近考研时,我的状态已经变成了兴奋和快乐,焦虑感不是那么大了。这得益于我在心态上做了一个转变——把考研当作执业资格测验式的标准参照测验对待。我对自己的学习立了一个新的要求,不是要考上北师大心理学硕士,而应当是成为一个具备从事基本科研工作所需的理论素养的人才。这个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明确且可操作的。每当复习一个知识点,我都会仔细思考一下这个知识点对于科研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比如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这不仅仅是理论,还是以动物为被试进行记忆和学习研究的经典操作范式,是动物行为实验研究的基础技术之一。想通这一点,就知道这两个理论里的每个小知识点都是有价值的,它们是保证进行精确的实验操作的依据。再比如启动效应,这不仅是一个日常生活现象,也是对心理过程进行精确内隐操纵的方法,最大的价值在于发展出了新的心理学实验技术。为此,我特意去翻了参考教材之外的语言心理学教材,把语言心理学研究中所用到的启动技术粗略地整理了一下。 我知道复杂的启动技术和相关的实验设计不太可能会是考研的内容,但我对自己有这样的要求。这样把知识一个个吃下来,就会明确感受自己在一步步向着目标接近。每个知识点都是有实际意义的,记忆上困难也小了许多,不至于陷入今天背了几段明天背了几段的计量焦虑中去。而且就算书本知识没背过也不太怕,因为我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把概念的含义重新推导出来,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做科研,优职学长为每位学子准备了一份科研资料,资料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科研方面的电子书,软件安装包,讲座经验。所有申请资料的同学都可以获得对应专业资料。资料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发放,如果没有解决,大家可以到“优职学长”微信公众号投诉。
本网声明:
凡注明“来源:优职学长”的作品,版权均属优职学长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优职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优职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qs_liweil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