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考研-学硕 > 针对院校 > 天津大学 > 学员榜样库
本文源自学生投稿,为学生真实考研经验,勤思首发,转载请申请。
考入天津大学教育学研究生
考研结束了。很幸运,半年多来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回顾这么长时间的考研历程感触颇多。借此文回顾一下我的经历,总结一下考研以来的捷径与弯路。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有所借鉴。我的考研真心一波三折。报考的学校原来都是311统考,作为为第一年自主招生的考生。考研全程按311复习的,最后的感觉是按311复习可以够用。
大三下半学期,大概3、4月份产生了考教育学的计划,陆陆续续的买了书,断断续续的翻看了几页。我是跨专业考研的,教育学零基础,教育学的书比较厚,大部分都是文字叙述性的,实话说没有学进去时很枯燥。硬着头皮看了些日子,觉得没什么效果就懈怠掉了。刚刚开始复习便遇到了困难,让我很沮丧。让我对自己的考研产生了怀疑。看书看的特别烦躁。如果学弟学妹你们在开始考研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建议你们可以暂缓一下看书的进度。
在出现这种情绪的这段时间,我没有怎么看书,只是会从网上搜搜教育学考研的信息。我的想法是如果你有了抵触情绪不要硬着头皮去看:第一、你会很烦躁;第二、你会发现这样复习没有效率;第三、这样负面的复习时间久了你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变得不自信。
真正开始复习考研还要从暑假开始,也就是7、8月份。放假我回家了,但没有在家复习。去了家附近一所大学的自习室里占了个座位,每天8、9点去看书,晚上9点多回家。
其他老师也不错,我记得有一个老师讲中国史他说到学史要从宏观看,把中国这么长时间的历史化为几个大阶段,你把每几百年的共性找到了,中国史就学通了,然后再去找不同。但我自己也适当做笔记,我照着这个老师说的试着做了,我用的是列图表的方式,最后的感觉是厚厚的一本中国史越读越少的感觉。
整个考研过程我没有怎么背书。这可能和我自己的习惯有关系。我不喜欢死记硬背。但是我把基本重点的教材粗略的读了一遍。我推荐王道俊、12校、中国史、外教史必须要翻一遍,不用特别仔细的看,但必须要翻看一遍。最好暑假时就看了。因为到了大四上学期开学,你会发现加入政治复习后你根本没有时间翻书。
我比较忙,考研期间在一家比较知名的网站一直做实习编译,写了10几篇稿子。大四开学准备日语专八的考试,考研前一周考的日语专八。所以我的时间很紧张。真心觉得考研就是争分夺秒的看书,一定要高效率。考研后期看不进去书,我有点懈怠了,不过因为前期早早复习了好几遍所以虽然状态不好影响了发挥,但最后的结果还说的过去。
教育学东西很多,真心不用背,你一定要多读书,融会贯通。一定要多看,而且要总结着看,比如,中外对比啊,教育家思想对比啊。因为我买了教材,我就从书上直接跳着看的。
总是,教育学大家一定要多读书,可以不怎么背。因为我是文科背景出身,我记得高考时我就没有背过政治、历史,最后文综没考好,但在班里还是排在第三名。文科的东西一定要理解,找共性,然后总结,再找个性。
政治我没怎么复习,随便看看,考试前一天晚上突击了一下。54分,不高但过线了。
外语,我本科日语专业一直没复习,裸考的,59分考的很惨。因此建议即使外语好或者你就是外语专业的孩子们,外语必须必须要看啊!不要裸考!英语也是如此,外语都是共通的。
教育学综合,跨考,没背,但最后考的还可以245分。所以跨专业的孩子们不要担心,跨专业也不一定考的很低。
考研期间我买了许多书,但好多都没看,浪费了。因此建议大家,买书一定要精买不要都买。
凡注明“来源:勤思教育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勤思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qs_wangp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