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硕 > 汉语国际教育科目基础 > 国际汉语教育基础 > 中国文化要略
科技成就
1.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被视为“旁门左道”;
(2)具有强烈的实用性;
(3)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
2.二十八星宿:古代的天文家在观测天象时,选取黄道带及赤道带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观测的标志,其中每个星宿由若干颗星组合。
二十八星宿又以东、北、西、南方位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四方保护神苍龙、玄武、白虎、朱雀相配。
古人认为二十八宿属于恒星,它们的方位是永恒不变的,因而可以用来作为观测行星的坐标。
3.七曜: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知识中的重要概念。
4.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的历法把一年十二个月分成二十四节气,这是依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所处的二十四个不同位置制定的,它能反映不同月份的气温、物候和雨量变化,有利于安排农业生产。
5.圭表:圭:是地面上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子;表:是直立于地面的杆子或柱子。
圭、表两者垂直,日光照表,投影于圭,是中国古代观测日、月变化的方法。
6.天干地支:
天干(10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把它们按照一定次序结合,组成60个单位。其组合时,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开始,至癸亥结束,称作“六十甲子”,分别代表六十年。之后再予以重复,如此周而复始,用以纪年。此外,也可以用于纪日。
7.(《管子·地员篇》)可以看作我国最早的土壤分类学著作。
8.《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辨土》、《审时》)阐述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不违农时”的生产规律。
9.《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系统总结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阐述了古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农学思想,根据北方农业生产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精耕细作、保墒施肥的方法,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农学著作之一。
10.《农政全书》: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所著,是一本集大成的著作,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农业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农业耕作、土地开垦、水利建设、食品制造、果树技艺等众多方面,以系统集中的叙述了屯垦、水利工程和备荒为一大特色,是对宋代以来农桑经验和种植建设的全面总结。
11.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的数值,比欧洲先进了(一千多)年。
12.刘徽在《九章算术》中第一次提出了(极限思想),并且运用(割圆术)计算出了圆周率的数值。
13.北宋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提出的“贾宪三角”可以求出任意高次方程的数解值,这比欧洲早了(400)年。
14.数学家(秦九韶)由于在(《数学九章》)中提出“大衍求一术”和“正负开方术”而被美国科学史家称为“所有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15.珠算法的著作中,流行最广且影响巨大的是明代程大位所著的(《直指算法通宗》)。
16.医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诊断)和(治疗)的整体观念。
17.四诊:望、闻、问、切。
18.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19.(《皇帝内经》)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20.“病入膏肓”和“讳疾忌医”两个成语都出自(扁鹊)治病的故事。
21.(仓公)在中国医学史上创新病历。
22.(扁鹊、仓公)两人一直是中国药王庙里供奉的鼻祖。
23.《伤寒杂病论》:汉代名医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成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总结和创制的二百余种处方,贯彻了“理、法、方、药”一致的原则,治疗效果显著,至今仍为人们所应用。
24.(华佗)创新中医外科,《三国演义》中为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写的就是他。
25.晋代(王叔和)编写的(《脉经》)一书详细描述了脉象所反映的各种病状。
26.隋代(巢元方)等人编写的(《诸病源候论》)专门描述病情、分析病理,对诸多病症确定了病名。
27.唐政府编写的《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28.金元四大家(派别名称以及代表人物):
(1) 泻火派:刘河间;
(2) 补土派:李东恒;
(3) 攻邪派:张子河;
(4) 养阴派:朱丹溪。
29.针灸:用针、灸的两种方法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消除病因的目的。
30.针灸依据的理论是(经络学说)。
31.(黄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世界上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32.明代三大针灸巨著:《针灸大成》、《针灸大全》、《针灸聚英》。
33.(《尚书·洛诰》)记载西周初年在建造洛阳城时绘有洛邑一带的地图。
34.(《管子·地图篇》)已经将山川、道路、城郭的位置与大小列入了地图绘制必备的内容。
35.晋代制图学家(裴秀)确定“以一寸为百里”,把十进位应用于制图方面,中国人比阿拉伯人和欧洲人约早了(一千年)。
36.《徐霞客游记》对(西南地区)的石灰岩地貌进行了深入考察和研究。
37.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38.蔡侯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等多种植物纤维造纸,并且大大提高了纸的质量,史称“蔡侯纸”。
39.《管子·地数篇》中记载了我国人民发现的天然磁石吸铁的性质和指示南北的现象。
40.司南:人们利用天然磁石的特性制成了最初的指南针——“司南”。其形状像一把小勺子,底部圆形,置于平滑的刻有二十四向的地盘上,勺柄就会自动转向南方,但因地盘与司南底部产生的摩擦,所以测方向难以准确。
41.罗盘:人们将指南针于二十四方位盘结合起来,制成罗盘。
42.(《梦溪笔谈》)一书记载了指南针并不完全指南这一事实。
43.至迟在(唐代),火药已被发现和利用。
44.中国的印刷术开启于古代的(印章)和(石刻)文字。
45.(唐代《金刚经》)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印刷品。
46.(宋代)出现了很多以盈利为目的的私营书坊。
47.胶泥活字:宋庆历年间毕昇;
木活字:元代农学家王祯;
铜活字:明代;
铅活字:16世纪。
本资料来源勤思考研论坛网友分享,选自完整资料中的一部分,并非勤思考研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辅导班讲义。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备战考研,勤思考研为每位考生准备了一份考研资料,资料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汉硕等专业,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所有申请资料的同学都可以获得对应专业资料。资料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发放,如果没有解决,大家可以到“勤思考研自习室”微信公众号投诉。
凡注明“来源:勤思教育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勤思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qschenglid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