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学生投稿,为学生真实心理学考研经验,勤思首发,转载请申请。jwr勤思考研-心理学考研,教育学考研,汉硕等专业课辅导!
jwr勤思考研-心理学考研,教育学考研,汉硕等专业课辅导!
调剂去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硕,排名靠前
关键词:应用心理;专硕;华东师范大学
1.择校
关于择校,这三年来我都是做了简单粗暴的选择,选择了心目中最向往的学校。期间也曾纠结,也怀疑过自己的选择,就像我父母说的,若是第一年选择一个普本学校,很可能这时候硕士都快毕业了。
很多成功人都会在分享经验时缓慢吐出一口气,目光似乎凝视着过往的虚空中造成他人生轨迹改变的重大转折点,意味深长的告诉你: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可是这三年我从未后悔过。如果我没有选择北大,没有如同追光般追寻过它,没有接近过皓月银光和鎏金角楼,那我往后余生一定会后悔--曾经的我为什么连追寻它的勇气都没有?
看过更大的世界,本身就是生命的一种恩赐。
而最近,我越发觉得自己做出985的选择无比正确。
以前待在大学里,大家忙着唱歌跳舞睡觉拉小帮派撕逼。那时候看过几本书就觉得自己出类拔萃了。
现在周围的同学天天打卡读外文期刊,学习编程,阅读文献,办读书会写知乎专栏......反觉自己很渺小,要不停地跑才跟得上大家。
高校毕业或许没什么,但上高校这件事绝对受益终身。
每个自命题的学校都有自己的命题特点,这点大家一定要做详细的了解。
首先,关于南北派差异。(广泛流传于考生之间,但我没有了解过是否有实证研究的支持)
比如北大出题非常直接,题型只有简答和论述,题目会直接说明考察的知识点,答题时要把知识点描述的清晰全面,并且要注意答题逻辑。
而复旦出题非常非常灵活,题型有选择、实验、简答和论述,题目不会直接说明考察哪个知识点,你要通过案例自己搜索知识点,或者通过某一现象发散思维,联想到尽可能多的知识点
第二,关于题目难度。
一方面,是学校之间难度差异。比如同样是直接考察知识点,北大的难度高于南开,北大经常有你可能都没听过的超纲题,而南开题目相对基础些。
另一方面,是学校内部的难度差异。比如北大16年题特别难(那一年真正及格考181的就一个人),17年又相对简单,18年题目又很难。而南开的题目难度18年以前一直比较稳定,不过据说今年题目灵活度和难度都比往年有所增加。
提到题目难度的重点在于,题目特别难的话,分数就会比较低。很可能你初试排了一个还不错的名次,但是没有过国家线,不能调剂;或者刚飘过国家线,调剂过程会非常艰辛,因为你的分数不具有竞争力。
希望大家在能力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去见识更广阔的天空。
2.初始准备
成功上岸的经验贴里少不了对初试的详细指导,包括什么时候开始,跟谁的课,用谁的教材,甚至连每天什么时间学哪门课都有。这些我就不写了,只强调两点,也是我自己走过的弯路。
*关于公共课。
如果你想上高校,一定不要忽视公共课,尤其是政治。
当年我就是看了很多经验,说政治很简单啊,等大纲出来之后复习完全来得及,9月10月每天一小时,11月12月每天两小时,考个70轻轻松松。
信了他的鬼话,我第一年就是这么复习的,政治考了55分。吓死爸爸了,差点没过线。
所以对待经验贴,还是要结合自身实际,不管是择校还是复习,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不要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因为成功是不可复制。
如果你和我一样,理科生,政治不是一点就通,还是早点开始。
*关于专业课。
第一点,书单。很多学校有自己指定的书单,这很好,自己去官网找就可以了,比如南开和华东师大。也有些学校没有书单,比如北大和复旦,这时候你复习哪门课看哪本书就很重要了。
第二点,资料。资料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课本,务必以课本为主。所有的题所有的知识点,永远都在书上。尤其想考高校的同学,复习资料和考题都是辅助,考题只是让你对老师着重的地方有个大致的了解,重点永远都要回归书本。对于指定教材,边边角角都要看到,不要有投机取巧的心理,认为某个点不会考,或者给自己划重点,这是万万不可的。
突然想到一个作为补充,笔记和框架的重要性。因人而异,有的人不做笔记不画框架也能考高分,但是我自认没有这个智商。笔记不要拘泥于形式--要做一本能晒出来的表面花里胡哨内里重点突出的笔记,然后在这上面花太多精力。笔记的作用在于把书本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前期整理的东西要方便后期的背诵和复习。
3.调剂与复试
虽然调剂是一个不可预知且充满意外的过程,但我们在最初需要给自己设立一个标准。如果反复变更自己的期待,可能会错失调剂良机。
这里有一个经典案例,也可能是大多报考顶尖985考生都会面对的问题。某男生一志愿报考了顶尖985,初试高分但是没过。最初想调剂其他985院校,这很难,大多数985院校不会招不满人的,即便有少量缺额,多为校内调剂。反复纠结后,说普本也行吧,那时候已经错过了第一波调剂高峰。后来很无奈,就说只要有学上就行。
今年我决定调剂之后,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普通一本大学,也是我的底线。如果只能去二本大学,我就选择出去工作。
对于调剂过程来说,心态至关重要。不过今年调剂生普遍反映研招办的老师都还比较好说话,很少有特别不耐烦或者恶心人的老师。所以建议大家做好想问的信息的准备后,放开胆子打电话,做到彬彬有礼不卑不亢就好。
今年调剂政策相比往年有了很多变化,有些学校在出国家线和开放调剂系统之前就完成了复试和调剂(比如南京师范和兰州大学等),还有很多学校在调剂系统开放后才开始调剂(比如天津师范、首都师范等),这些信息需要大家提前去收集询问。
一个学校往年招不招调剂,招多少调剂,都能在学校研究生官网上找到。官网一定要仔细的看。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做科研,优职学长为每位学子准备了一份科研资料,资料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科研方面的电子书,软件安装包,讲座经验。所有申请资料的同学都可以获得对应专业资料。资料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发放,如果没有解决,大家可以到“优职学长”微信公众号投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