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学生投稿,为学生真实考研经验,勤思首发,转载请申请。、
个人情况
我第一志愿报考广州某师范院校,但是初试没有过线,今年不再任性,最后调剂到了浙江师范大学的特殊教育学,算是为自己的两年考研生活画上了句号。就像《灌篮高手》,湘北最后没有拿到全国冠军,樱木最后没有追到晴子,或许青春就是这样,各种不完美组成了最后不那么完美的完美。
希望自己的这篇文章,可以为日后考研的学弟学妹提供一些经验与教训,也可以让我好好回顾一下自己的考研时光,让自己继续成长。
我本科是医学技术类。考研是自己大一时就有的想法,因为自己高考发挥不理想,在高复和上二本的抉择中,我选择了后者。大一大二期间自己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目标院校,因为自己本科专业听力学是属于医学技术一类,如果本科直接就业可以去医院做技术人员,但是发展上限较差,也可以去企业,但是偏销售性质感觉不太适合我这种老实人,所以决定考研让自己有个更高的平台。后来了解到华东师范的言语听觉康复科学专业是特殊教育学专业的一个分支,与自己的本科专业有很大联系,再加上医教结合可以更好的显示自己的本科优势,于是走上了教育学考研的这条路。
因为自己是二战考上研究生的,而且自己一战的成绩也是不差的,所以我分五个板块介绍自己的经验:一是一战时的整体过程和经验教训,二是二战时在专业课上自己的准备过程,三、四分别是英语和政治复习的经验,最后讲一下自己的复试和调剂。
一战篇
大二结束后自己离开参加过的各种社团组织,而且修满了所有的限选公选课学分后,大三开始了考研的准备过程。但是比较难为情的是,由于自己的一些原因,大三第一学期自己有点心不在焉,而且因为是要跨专业考研,对考研的概念、要考什么一点感觉都没有,平日里做的也就偶尔去听听一些考研机构在学校开展的相关考研讲座。大三寒假,自己又去了一家特殊教育学校实地考察了番,发现自己在这一领域知识几乎是零,于是乎决定不再浑浑噩噩度日子,开始了准备。一开始自己先是买了一本高教社的教育学考研大纲,发现隔行如隔山,看了几天根本没有进展,感觉到如果只是看这个要考上是不可能的,自己必须进行系统的学习,于是乎我准备找考研培训班。
很快就和勤思的闫姐认识并通了电话,闫姐了解了我的情况后,考虑到我是三跨,推荐我报一个每两周有辅导员辅导的网络课班型,而且十月份可以去北京参加一次模拟考检验成果,权衡再三后,觉得虽然投资是有风险,但是为未来投资值得,于是报了这个班。闫姐还告诉我课本的重要性,建议我先把课本看完,对教育学的大致的知识体系有个了解。因为想早点开始复习,而且我还有老师给我的任务,于是大年初四自己就回到了学校,因为时间匆忙,3月1号完成了老师的任务之后,就开始看书了。听学姐的经验,如果每天看书3小时,最起码也得花上三个月时间才能把书看完,自己早早的占领的学校的一个考研教室的座位,白天一下课后就直接奔赴那里,看到晚上9点一刻的样子回到宿舍。
这样的日子差不多持续了两个多月,每天除了看书之外,自己也看勤思给我发过来的网络课视频,但是这两个月里自己在专业课上走了不少的弯路。考过研的人,尤其是考教育学的人都知道,书上的内容是不会全考的,考的全是考研大纲上的知识点,勤思结合考研大纲,已经发了本讲义给我,一开始复习,正确的做法是先看一章节的讲义的内容,然后再看相对应课本的详细知识,而且看课本也只需对考纲上要求的内容详细看,考纲不要求的 顺利的日子差不多过了两个多月,烦恼就来了。大三的学生都会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比较头疼,而我是头疼的比较厉害的人之一。 我毕业论文导师选的比较早,而且导师是属于比较严格的那一类,5月开始后每周都要求我们进行读书报告会。于是乎,自己在考研复习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不过也只能逼着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效率。本来理想状态下差不多5月底就可以结束的一轮复习,就这么被我迟迟拖到了7月底,让我欲哭无泪的是,看虽然说是一轮复习,但是自己复习的状态并不好,有时候头真的很疼看不进去书,就放视频吧,但是没有看过讲义后直接听视频,效果又能有多好呢?自己一遍遍的想要放弃了,不过幸运的是自己当初报的勤思的辅导员在差不多5月份的时候开始了辅导,如果不是学姐的督促,而且自己也不想在学姐的面前没有任何的学习成果可以汇报而难为情,或许自己早就已经放弃了。
因为的本科专业的要求,大四一年必须参加一年的实习,否则不能毕业(结果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只能怪自己太单纯)。到了8月,自己是实在是怕再不去就不让我毕业了,到了自己在大二暑假时见习过的一家医院开始了实习。本来我向带教老师求情,让我只上上午的班,下午放我回去复习考研,但说真的,这段实习真是让我看清人间冷暖。因为我们属于免费劳动力,老师哪肯放我,不同意让我下午回去,而且很多活都让我干,还和我说她马上就要职称考试了,让我多干点。
差不多到了9月底,自己还没有学习完第二遍,而且这学习效果还挺差,更别说整理知识框架、背知识点了。说实话,自己都有点想要放弃了。10月份去北京参加模考,自己已经是抱着去旅游的心态去的了,果然,自己在考试的时候感觉很差,甚至以为300分的试卷拿不到100分。可是没想到,试卷改出来后分数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差,而且自己听过一些成功学员的经验,也有一个考华师的同学,十月份的模考成绩和我差不多,后来还是稳扎稳打复习,顺利录取了,心中的火焰又一次被点燃,是啊,我不能放弃。
我先是和毕业论文的导师说了自己的情况,导师也是同意我不用交汇报了。至于实习,我直接跑去一趟医院,直接说初试之前我不来上班,没等她同意我就走出医院了。可以说,到了10月,自己才继续能把自己的大多数精力投入到考研复习之中。因为时间已经到了十月份,已经不允许我自己整理框架,我直接抄写网上一份学姐的笔记,差不多两周时间抄完了教原、教心和教研的框架,外教史的框架自己在8、9月份断断续续的已经完成,中教史就算是抄也来不及了,就直接背起了勤思给我发过来的冲刺课资料。差不多11月15号,专业课自己终于背完了第一遍,虽然水分很大。之后的日子,自己又要看冲刺班视频,又得做真题,还要继续背知识点,不要忘了还有英语、政治,感觉自己都快要忙不过来了。差不多就是这样子的手忙脚乱,自己在26号第一次踏入了考场。考完试,自己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结束初试后,自己就回到了医院参加实习,说实话对自己并不是很有信心,但还是一直关注着成绩,毕竟已经努力了一年。说实话自己早就做好了失利的准备,并且早就有了预备方案。如果进入复试最好不过,没进复试,如果是大比分落败,那就不考了,如果觉得又希望,或许可以再战一年。更何况我的复习过程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就差了一点点,我有什么理由不再奋斗一次?失落了小几天,我就做出了二战的决定,让自己全力奋战一回,省得以后自己后悔。
二战专业课篇
二战专业课的准备,是在自己临近毕业时开始的,正式开始是在六月中旬。自己选择和同学在学校旁边租了个单间,白天去学校图书馆看书,吃饭也交给学校食堂,因为家里复习自己根本没效率。希望自己可以稳妥些,二战我又报了勤思专业课的VIP班,那时候已经是6月份报名的了,很快辅导员到位,自己开始了复习。说真的,要我重新面对那些看到想吐的书,心中一万个不情愿,但是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因为自己已经有了教育学的基础,于是二战一开始我就开始了整理框架的过程,并且首先是开始《教育学原理》这门课的学习。根据勤思发给我的学习计划,每天给自己定学习的内容,先看讲义,然后看勤思的强化班视频,遇到哪里觉得可以拓展的内容就翻书(二战自己没有过多的看书,觉得还是有利有弊吧),然后就直接开始整理自己的笔记,说真的,自己整理一遍笔记感觉像是背了好几遍。整理完笔记后,就做勤思的题库进一步提高。辅导员每两周会根据我的学习情况帮我梳理所学内容的重点,到了开始背书的阶段,则是对我进行抽问,我在每次辅导前的一晚都会写一份学习汇报,一是写自己目前的学习进度和状态,二是写上自己遇到的问题,有疑难知识点,也有做题目时遇到的难题,因为去年我觉得自己对辅导员的使用效率不高,这次必须改变。
差不多复习到了7月中旬,自己就开始作死了。住在杭州,因为G20的关系,暑假学校图书馆闭馆,我就只能在自己的出租屋内复习。一开始还能比较控制自己,然而没几天自己就懒惰病发了,我本身是个很爱睡懒觉的人,并且我已经把出租屋当成自己家了,学习效率开始直线下降,可以说整个7月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被我睡过去了,整个人陷入了比较懈怠的状态。去年的复习太苦逼了,今年复习什么都不用做,幸福来得太突然了。自己在出租屋内真的很难看进去书,我索性就趁这个机会好好锻炼一下。自己6月就办了一张健身卡,之前是每周去一天,7、8月份则是每周不去一天。真的,运动起来是会让自己觉得快乐的,考研也需要一个好的身体作为支撑,顺便减肥。两个月自己减了10斤肉,还是可以嘚瑟一下的。虽然说这两个月学习效率不高,但是还好一直在继续进行,而且自己的英语政治也一直没有拉下。
比较轻松的度过了7、8月,9月份学校图书馆又开张了,也是再次进入高速学习的转态,虽然笔记没有做完,但是已经复习完了一轮,开始二轮复习,自己也开始了背诵。基本每天在8点半起床,呆到9点45分闭馆,一周休息一天。我在教育学上的学习策略是“多管齐下”,外教史每天上午看一节强化课,看完课后是背教原的笔记,然后做教原的习题库里的题;下午先是研究两篇英语阅读真题,然后看英语公共课视频,政治的公共课视频每天会看两节,拿来做调节用;晚上会把上午看的那节外教史强化课相对应内容笔记做好,因为我发现我外教史的知识框架很散,去年因为自己后期时间来不及直接抄了别人的笔记,发现那终究是别人的笔记,自己不梳理带着自己的思维整理一遍的话框架建立不起来,所以还是决定整理笔记了。还好自己的状态不错,每天外教史笔记的整理都完成了,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把一天整理的笔记思路上整理一遍,差不多8天时间我就完成了4分之3的内容(暑假里我在自己出租房2个月都没弄完中教史,果然学习的效率在图书馆高得多,所以建议二战的同学千万不要在家复习)。
10月份,自己整理完了所有笔记,自己背完第一遍后,在7号做了第一套全程模拟,并把试卷拍下让辅导员看。辅导员指出了我一个大问题:板书太差。教育学300分的试卷,3个小时时间确实很紧张,导致自己写字速度飞快而略显潦草,还好大题目做的还不错,但还是有知识盲点;另外,选择题的错误偏多,说明没有很好去看课本导致一些细节知识点没有掌握。了解到了自己的问题之后,开始了第三轮复习。第三阶段自己加大了简答题的练习量,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看到题目后只是大脑中想一下要答哪些点就过去了,因为自己即使能想到所对应的内容,能不能写出来还不一定呢。通过做题来检验背诵的效果效果挺好,但是勤思的题库题目太多,没有必要全部都做,时间是不够用的,得挑自己还不熟练的内容多练习。
11月份自己还养成了个习惯,图书馆闭馆后,抱着书去麦当劳再呆一小时,饿了还点些零食吃,这考研的日子过的也忒安逸......白天克服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加做题,晚上在麦当劳则是做一些不用费脑筋的朗读中外教史,想那些法案、中外名人思想每天晚上读一点,发现学习的效果还不错。这个月勤思的冲刺班也陆续上线了,冲刺讲义也都到了,也无所谓是先看书还是先看视频,如果看书看累了,就看看视频课,视频课看累了,那就做题,做题不想做了,那就再看书。日子过得确实充实,差不多11月17号,结束了第三阶段的复习,也完成了第二遍的背诵。
开始了第四轮复习,自己设定了一个月的计划,本来自己还想再重新整理笔记,被辅导员叫停了,因为我已经有了框架,没有必要再做笔记,而是建议我多做真题,多做模拟,甚至是多花点时间给政治。这一个月自己是一周做一套模拟题,然后开始比较易混淆知识点,比如,把三个近代学制写在一张纸上进行对比,相似教育家比如福禄贝尔、蒙台梭利进行对比,新教育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进行对比等。自己开始自己的错题整理,对于题库中的冷门细节集中整理到后面,集中复习。很快一个月的时间又过去了,自己最后一周没有大量做题,而是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状态,看之前整理的错题,准备迎接考试了。
24号第二次踏入了考场。说实话,今年专业课的大题目考的比较传统,相比起去年出到的前苏联让人蒙圈,今年的题目都是些重点知识,但是选择题还是有很多的细节题。而且记得简答题中,关于19世纪20年代的教育思想这一题之前真题考过,他居然又拿出来考了,说明千万不要认为去年考过的今年就可以不复习了,也别以为非重点知识不看没关系,前苏联、日本、国民政府都考过了,还有什么不能考的,总之,全面复习真的很重要。自己在考场上表现算是中规中矩吧,做完所有题目后还检查了一遍选择题是否有填错,只可惜,自己在板书的练习上还是不够,字迹还是略显潦草。说真的,今年考研专业课分数低于预期值,可能字太丑有很大原因。这都是血的教训啊,希望以后的学弟学妹们不要再犯。
复试调剂篇
看到自己二战的成绩,今年我是第八名,而今年名额只有三个,很清楚自己再一次与华师大的复试无缘了。虽然很是失落,但毕竟已经二战,而且这次自己是全力以赴进行复习,没有遗憾,于是积极准备调剂。复试成绩一出自己马上去了北京参加了模拟复试,了解了复试的内容与过程,并且参加一次模拟复试的时候,也发现了自己的弱点,就是沟通时容易紧张,并且回答问题时内容太过单薄,要让老师知道你的优点。回去之后也是好好进行了准备。我是自己整理了一份自己本科期间的成果记录,包括自己参加的学术活动、获得证书、社会实践经历,还有自己的毕业论文。说道毕业论文,我真是又想哭又想笑,一战的时候给我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但是我的导师居然在我复试之前把我的论文修改之后投稿去发表了,误打误撞成了我的一个优势,所以说,真的是凡事都要从两面来看啊。然后就是准备自我介绍,英语自我介绍,以及老师可能提的问题,勤思的模拟复试帮助了我非常多。
很快,专业课面试也结束了。之后是心惊胆战的等了半天,在回家的高铁上,一遍遍刷研招网后,看到自己被录取的消息,这才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