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学生投稿,为学生真实考研经验,勤思首发,转载请申请。
我注定要走考研这条道路。经历高考,我以史上最差成绩来到了我现在的学校。是一所本三学院,我心里始终不太满意自己的本三学历水平,有多少失败的大型考试,就有多少不甘心,要强的我在心里默默盘算着考研这件事情。如果别人没有多给你机会,那就自己给自己创造一次机会吧,我在心里默默认定了“我要考研”,这一次,是自己的选择。
从三月份我开始涉足考研,在那时候正好认识的学长准备研究生复试,我便向他讨教了一番。学长的几个问题让我明白考研并不能盲目追随,不能只有冲动,于是我暂时停下手头mti的复习,花了几天专门来考虑自己到底想要考什么,最终,确定了教育学考研。正巧学长也准备的是教育学,后来他考上了同济大学的高等教育。通过学长,我知道了勤思教育,没多想,就为了给自己多争取复习的时间,我就qq搜索了一下,相信是缘分让我遇到了现在的课程老师。
当初,刚刚开始着手准备311的时候,我是非常依赖张老师的,经常下午吃完晚饭和她通电话,听她跟我讲有关考上的学长学姐的故事。也是在张老师的指引下,我报了勤思高分VIP班,连同政治、英语全部在勤思报了。一来,所有的科目都报了班,心里比较安心,不需要担心到时候找不到视频或者资料着急,毕竟勤思的老师都会按时将复习的资料寄送过来。
二来,在勤思,专业课和公共课一起报班是有优惠的,如果我不在勤思报,也许也要在别的地方报班。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勤思的VIP班对我的帮助很大。5月份正式开始背书,因为我是三跨,完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幸好VIP班型会有学姐,每隔两周固定时间会和我联系。我会把这两周积攒下来的问题记下来,提前发给她,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答。除此以外,因为学姐是过来人,她在某种程度上,比课程顾问老师更加了解考研中具体的细节应该如何应对。
慢慢地,跟随着学姐,我渐入佳境,投入复习,和课程顾问张老师也不那么经常聊天了。记得有一天傍晚,她突然电话我,问我复习得怎么样,我说还行啊,看了两三遍了。然后她抽查了我一个基本的问题,我支支吾吾却不知从和答起。这一次,有惊醒梦中人的感觉,书本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问题都必须理解透彻再记忆,而不是胡乱过得两三遍。电话之后,我端正了态度,重新确定复习过程中的细致程度。前期都是用的勤思基础班讲义,一本讲义涵盖五本书的内容,实在太厚了。我把讲义按照内容撕开,分成5份,每本都变薄许多。可尽管很薄,前期过书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我仿佛“背了假书”,认认真真背完一遍,回头学姐提问的时候仍然忘得干净,只知道,这个问题我背过,却怎么也讲不出来。学习重在输入,也重在输出,每两周和学姐交流的过程就是输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加深自己的印象,并且学姐也会谈谈她的看法和理解,这样就可以加深理解,记得更加牢固,而不是死记硬背,当然,不可否认,即使有了学姐,她也不可能代替你做一切,真真循着书中线索去记忆的人还是自己,因此还是要自己下足苦功,学姐的辅导只是助推器。
到了暑假,毫无疑问,我选择了留校。在开足空调的自习室里我会不停的流鼻涕,于是拿着勤思的讲义,找个荫凉地,就专心地读背起来。假期在学校的日子很枯燥,学校食堂不开,周围的小店也都关掉,剩下一个全家,不久也不开了,晚饭后常去散步的学校操场也是长满了杂草······
一周周的坚持,学姐的陪伴,十月份,我去勤思参加了模拟考试。带着憧憬,参观了北京师范大学,认识了许多同样要考教育学的小伙伴。通过这次模拟,那时候才考140+,知道了高手如云,回到苏州以后,更加努力,也便开始做勤思模拟题和真题,每次做题都给自己限制好时间,并且认真反思总结。最后冲刺阶段,背书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个星期把一本厚厚的讲义完整回顾一遍,那时候的紧张心情现在已经无法用语言来描绘,背得越多越觉得哪里都不会,学姐也鼓励了我许多。
专业课一定要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要坚持不懈,真题一定要限时完成并且认真分析。因为我本身是英语专业的,所以英语复习得比较晚,同样是在勤思报了班,很多讲义,内容也是挑重要的看看。英语最重要的是阅读,阅读的思路一定要跟着老师走,锻炼自己的解题思维。大作文、小作文平时就注意积累,所谓的模板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改编,再拿来背诵。对于311综合统考的人来说,接下来还有一门政治课,马原比较难以理解,前期可以看看视频,加以理解。我是到后期才开始看的,利用中午吃饭的时间,听勤思老师录制的视频,对热点问题有所把握,老师们会在视频里提示重要的点。
考研的号角早已响起,想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为深刻的记得我在准备考研的时候,我的学妹也已经在准备考研了。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就不要觉得辛苦,因为有很多人,他们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比你更加努力。考研,仅有努力,也许还不够,方法技巧也很重要。希望所有认真努力的学弟学妹们都能遇见好运气,马到成功,圆梦自己理想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