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学生投稿,为学生真实考研经验,勤思首发,转载请申请。
勤思学员考入华中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
班型:网络全程班 总分:343 专业课:201
在大学做的比较有始有终的事情就是考研,从初试到复试,时间跨度不长不短,收获还是蛮大的,我希望我讲的这些事不会被大家认为是鸡汤,只是实事求是,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下我的情况。
考研动机
我身边有不少考研的同学,考研原因各种各样,有的是因为男女朋友,有的是为了弥补高考遗憾,有的是喜欢某个专业,有的是处于高校情结,总之找到一个可以让自己持续前进的动力很重要,对我而言,我认为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社会,终生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研究生的学习正好给这种能力的养成提供了非常好的外部条件,因此想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充实自己。
此外我自己比较喜欢教育学,就像杜威说的教育是生活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其他的很多方面都离不开教育学的一些基本常识,对这一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框架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以上就是我考研的动机,每当我想放弃时,我总会想想我为什么要坚持。所以,列一个清晰理性的目标不时提醒自己。
考研经历
首先说明别光看别人的经验,自己不实践不动手不动脑,别人的经验始终都与自己无关,所以别人的经验一定要慎重借鉴。
关于选专业和选学校
在这里我就不展开了,这是俩个很重要的问题,有些同学为这些问题会纠结到预报志愿的时候,毕竟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建议也不好给,总之不要让这些问题影响了自己的复习,记住一个原则:在怎么选专业和学校,你都只能去一个,好的专业差点的学校,差点的专业好的学校,或者好学校好专业,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你的目标是好学校好专业,你当然得比其他同学更努力啦!
关于教育学专业课的复习
因为喜欢教育学,我选择了跨专业,是的,复习教育学那6本书之前我对这个科目一片空白,除了教育学基础,很多又是理解识记的内容,我高中是理科生,想到要理解记忆那么多文字内容,还是很头疼,幸好在 贴吧遇见了张老师,哈哈,没有打广告的意思哈,加了张老师qq后咨询了很多关于考研的事情,张老师不厌其烦的回答,想到我要不要报班,我觉得我是跨专业,为了保底,我报了勤思的全程班,跟着视屏和对应的讲义学习,心理踏实多了.
勤思的资料我觉得做的还是蛮科学的,基础,强化,冲刺,每个阶段都有它特殊的意义。冲刺班的讲义做的好给力,每章都用框架列了出来,条理清晰,便于记忆。还有一定要好好利用视频资料,各科老师讲的很不错,我建议大家至少看3遍,每看一次你都会有一种不同的感受,每次都是对你理解和记忆的加深,还有一点复盘也很重要,你能用自己的话清晰的表达出你一天所学的知识,其实也证明这个知识内化到你的认知结构当中去了。整个专业课的学习都是跟着勤思的课程学习的,效率高,节省了很多我搜集资料的时间。很感谢勤思对我的帮助,花些银子也值。
关于复习时间分配问题
复习时间的分配对于复习效率的提高很重要,对时间的利用也能考验一个人的能力,我是按照分值分配和自己的优势弱势科目来分配时间的,一个月,一星期,一天,一小时,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意识有目的的去完成一件事情比盲目的去做,前者效率高的很,一天至少保持6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关于公共课的复习
英语的复习大家在词汇积累的基础上一定要琢磨做题技巧的掌握,阅读写作永远是大块头,常练常新,从复习开始到初试时得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同化吸收西方人的写作和阅读思维唯一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去接触它。政治,大家不要抱着去考60分的态度学习,60分也是复习,70分也是复习,80分也是复习,考场上的一分就是一分,不要因为自己平时的不认真而失去不应该失去的分数。
大家看看往年的初试复试情况就可以体会,感同身受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是可以先知先觉,适当减少自己走弯路的情况。政治资料不要贪多,要求精后期大家会发现很多版本样式的神马资料,其实要掌握的知识点是固定的,就已经集中到一本书上了。一个原则;选好复习资料,精读,反复看,不贪多,求掌握,也要分析出题技巧和陷阱。
送给弟弟妹妹的话
去年的现在我也是看各大网站,搜集各种信息,和你们现在的处境一样,许多不确定性的叠加总会促使自己去看各种经验贴,寻求学姐学长的帮助,因为我也曾得到过学姐学长的帮助,所以我想把这份传承继续下去,希望考研学子能有所收获,哪怕只有一点,也值。最给力的就是得到了勤思的帮助。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家一定要行动,把你的计划付诸于行动,只有做了,你才会有直接经验,你才会有最深的体会,这样别人的间接经验才可以有效的链接到你的感悟中,最后一句话送给亲爱的你们:if you never try, you will never know what you can 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