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学生投稿,为学生真实考研经验,勤思首发,转载请申请。
勤思学员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
不到最后,决不放弃
考完研后,我认真反思了自己四个多月的备考历程,若让我说这其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不到最后,决不放弃。
我可以说是二战,如果非要将之前那次漫不经心的裸考也算作一次的话。由此可见我并不是个意志坚定、努力上进的人。大学里也是玩玩洒洒,当过几个学生干部,做过许多学生工作,拿过一些大大小小的荣誉,便有点飘飘然和自以为是,直到毕业踏入社会才发现自己浪费了那么多学习的时间,才发现自己多么平凡无奇。
我没有拿得出手的学历,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技能,找工作颇为不顺,四处碰壁,在家里消沉了一段时间后,家人和我商量决定考研,而起初我答应去考研也不是对读研究生有多么热切的向往,而是某种逃避,逃避眼前的困境与不堪。
当我被送到武汉孤军备考时,我还有些回不过神,就这么恍恍惚惚又是好几天。直到爸爸跟我说他帮我报了勤思的网络课程,过几天厚厚的讲义到手,打开电脑看到满屏的网络课程才开始有了那么一丝备考的紧张感。
勤思寄来的讲义很厚,但编写得很有条理跟视频课也是完美的配合,有时候我会想到底多久才能看完一遍,前不久我看到有个勤思的同学说他将讲义拆开了一本本看,我觉得这个方法很不错,既方便携带又不会总觉得长途漫漫没有成就感,可惜,我当时没有这样的智慧。
看书看得烦躁了,就打开视屏听听老师讲的课,我对石老师讲的教育学原理印象深刻,因为教育学原理是第一本书,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石老师讲课风趣幽默、详略得当,让我一扫之前的焦虑真真正正投入到了专业课的复习中去。
勤思的网络课程很丰富,有基础班、冲刺班、习题班……几乎每个月我都会收到一批课程,这让我即使是一个人备考也不敢有丝毫松懈,总想着下一批的课程就要到了,这一批得抓紧看,同时每次网络课都是对之前学习的一次复习和梳理,这次专业课考得比我想象中要好得多勤思可谓功不可没。
一个人在租来的房子里备考,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有的只是一种孤独感和对于即将到来的考试的一种焦虑,有时候我会睡不着觉,就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把视频课开着,不看书,只是听着,想着老师说的这个点我已经记住了,那个点还不太熟明天要重点再看看,就这样,勤思又陪我度过了好多个不眠的夜晚。
我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专业课的复习中,因为我自认不是很擅长背书的人,就采用一遍遍地看书一遍遍地看视频的笨方法,前前后后差不多进行了六七遍,到了十一月底才有了那么一丝底气,事实也证明,付出和收获还是成正比的,专业课的成绩还算不错,政治和英语这两门低投入科目则显得平淡无奇了。
然而,直到考前最后一周我仍然处于极大地焦虑中甚至越来越严重了,我很害怕,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准备这么一场考试,要是没考上怎么办?那一切又将回到原地甚至比刚毕业时的处境更惨。教育史里那些教育家的思想还不熟练,万一考到我不会的呢?
这些想法让我无法静心复习,我躺在床上,一股无名的恐惧将我笼罩起来,甚至萌生了退意。但我已经浪费了一次机会,我不能也不允许自己在这样的时刻退缩,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忙碌是让人摆脱一切杂念的好办法,题海战术让我慢慢平静,随着正确率的提高也让我渐渐找回了自信,就这样从容的走进了考场。
最感谢勤思的还有在我复试前的那段时间,由于离目标专业差一分让我暂时陷入落榜的险境,我爸爸急得一直打电话给勤思咨询调剂的事宜,其中还包含了诉苦来发泄他内心的难过,当时我自己的心情也不太好,也就顾不上安慰我爸爸了。
是勤思教研室的老师总是耐心倾听和解答,鼓励我,还告诉我一定要坚持复习,说不定有转机,不到最后不要放弃,终于我拿到华师院内调剂的名额,顺利通过了复试。
我常想,要是初试之前我因无法承受压力而选择放弃,或是在复试前没有好好准备复习,又或是在得知自己差一分而不能复试时一蹶不振,可能就不会有现在剧情翻转的机会了。
因此,我在这里想跟接下来战斗的学弟学妹们要说的是,考研注定是一个枯燥而又孤独的过程,尤其是那些二战三战的同学,你所有承受的压力有时候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但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有时候你觉得很难,可能是有很大的收获在等着你!可一定要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