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学生投稿,为学生真实考研经验,勤思首发,转载请申请。
勤小思带给考研党们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专业沈同学的考研经验及其心得体会~有需要的小伙伴们看过来~
勤小思认真遵循广告法,所以不透漏给考研宝宝们学长学姐的个人信息噢~
我的考研从这里开始
【距离考研232天】
你为什么去考研?
这也许是每一个问候我考研朋友和老师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原因有很多……包括现在所处的环境和我想象中的相差甚远。简单点来说,我对自己不满意。这种不满意渐渐演变为一种不甘心催使我向前。
在二十岁时候,我想做一件让自己终身无憾的事情。
可考研这条路千军万马独木桥,全中国人才济济只为拼一个名额挤到头破血流。不是211也非一本,一个普普通通地方二本院校。手无寸铁之力拿什么和全副武装的别人去拼?
说实话,我从来不相信应该。就像我相信第一次应该能考过四级,就像我相信自己优秀到拿国奖。可事实,并没有!应该的事情给人自以为是的信心,反而会让人失望。这种失望感经历过,好像跌入谷底。
所以,我不相信别人,我相信自己。如果不努力,我知道我一定考不上。如果我不去比别人付出更多,一定会被比下来。如果我稍微放松自己,时间就会被浪费的所剩无几。时间是世间最公平的存在,这一秒以及下一秒每个人都在度过属于自己的时间,只不过个人选择的不同而已。
我一直坚信着坚持的力量,一滴水微乎其微,但日复一日可水滴石穿。
野心本不该有,就像一颗种子已经种在心底,它慢慢发芽,即便在最阴冷最无助的地下,只要一想到满天的星空,它还是会鼓起全身力气,奋力向前。
失败可怕么?
总比没努力过就说放弃可怕。
In a word -persistence
写下这段文字时我在一所乡村小学支教,那所学校缺少资源,二年级的孩子们只有语文和数学,所以我一般要上一早上或者一下午的课。不上课的时间要给孩子们批改作业、做课件,一个班55个孩子,我很爱那份工作,但繁重的工作量让我疲惫不堪。
鲁迅先生曾经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刚入夏那会,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去乡间的麦地里背英语,我知道英语是磨出来的,一天不能少。下班以后校园十分安静和空荡,一直在办公室学到天空直到黑夜笼罩。学校离住的地方并不近,所以我必须在天黑以前在那条没有路灯的小道上赶回去。晚上随便解决一下晚餐,一直学到10点半。周末孩子们是没有课的,早上买上一天的饭,从早到晚。后来某天,我看到办公室有老鼠,这件事让我心有余悸,不敢在办公室一个人待在,渴望战胜了恐惧,操场成为了第二选择。
坚持并不难,好习惯需要一个21天的过程。我不知道那段日子是怎么过来的,有成长欣喜当然也带着些苦涩,有次大爷把我锁在校园里,那天晚上我抬头看着漫天的星星很无助,但我不知道什么力量支撑着我,无助中带着希望。回头看那段日子,我很感谢。他带来的是内心的安静和对梦想的执着,对那个地方和孩子们的感情是无法磨灭的。是一股力量,强而有力的推动我向前。
7月1日我回到了我的学校——滨州学院。虽然开头说过这是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Gc曾鼓励我说“你这叫普通二本逆袭985啊”,我说我们学校一点不普通,没有这里也不会有我的今天。大一老师说过一句话我记忆犹新:“不管是什么原因让你们来到这,可能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但当你离开这里的时候,你会万分不舍,不仅仅是因为滨州学院,而是你曾经在这度过的人生最美好的四年。”人们说,越努力,越幸运。不管你身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只要你的付出和努力配得上自己的梦想,所有的阻碍都会为你开路,所有的好运会涌向你。我从不仰望别人,我也不会用“厉害”这个词形容别人,如果总是看结果看不到一个人背后的汗水,那你我始终是仰视别人,人生不会因为仰慕别人而带来丝毫改变。
7月到8月我选择了留校,学校很贴心安排了教室。在这期间我去了一趟北京,勤思有一次模拟笔试,说实话,当时我刚背到中国教育史,教研外教的内容全靠编。这一次回来给我打响了警钟,认真分析了当时自己的状态:1.没有找对学习方法2.笔记全靠抄写,纯属浪费时间3.没有系统的逻辑网4.效率底下。回来以后,我慢慢尝试画网络图,用简短的关键词进行记忆,开始很难归纳,但克服繁琐文字带来的疲惫,慢慢的渐入佳境。
9月开学,开学以后课程和日常使平静的生活变得狂躁不安,图书馆定期清书,那是考研人与图书馆老师的大战。现在说的很坦然,当时说扔就扔的书,殊不知那可是考研人的噩梦。后来图书馆渐渐人性化,相互理解一些,生活又恢复了平静。
10月初,我去北京上了一次集训。说实话,当时已经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找到了学习方法,去北京上集训的更重要的目的我想去找差距。我总觉得自己在学,一直在学,但学的怎么样,我没法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别人看问题的方法是不是比你更好?和高校学生比,我差在哪?……带着这样的目的,我上了10天的集训。第一次摸底考试我考了146分,惊呆了,揪心的疼。杜威和陶行知的思想混乱、卢梭和赫尔巴特观点不分……我看到自己基础知识的不扎实。之后在学姐的带领下,学到也领悟了很多。“集训收获大么?”家人和老师这么问我,我觉得并不能用有没有来衡量,需要看你真的有用心去学么?用心去学,用处比你想象中还要大,甚至说会超越学到的知识。当时的我从学姐身上看到太多闪光点,她们的逻辑思维,学习的态度、热情,让我更渴望北师大,那种榜样的力量会让我想要努力,成为想成为的人。临走时,我们又考了一次——240的分数,不提题目难度,不吐槽题目,至少看到试卷的时候,逻辑思维、和做题方式是清楚的,我想那次学习,学到这些足够了。
10月不得不说我报考学校时的纠结,一直按740复习,时而自信更多时候是怀疑自己。距离最后官网关闭5小时,我告诉小伙伴,我要换学校了。英语政治不给力,专业课庞大的系统,那时真的即将要放弃了。我打心底不愿意二战,这是我的原则,我玩命的学,但这玩命只能是一年。我的好朋友让我给我妈打电话,三思后行。可能压力让我动摇了最后的目标,但当我妈说出:“北师大是你的梦想”我刷的流了一行老泪,直击心底的痛。我问自己舍弃痛苦么?是很痛,那就不要放弃了,紧紧抓住它。
11月到考前,从报完学校,我再也没有提过任何关于学校的事。每天从早到晚的泡在图书馆,因为北师大,我所有的付出都心甘情愿。但政治和英语的不佳,又一次让我怀疑了人生。我告诉我的辅导老师:“老师,我感觉我自己有些不自量力。可能今年考不上了。”他是我见过最好的老师,是我敢倾述并且不用害怕他会失望的人,老师的鼓励是这一路最好的陪伴。他告诉我说:“小辉,你问老师相不相信你”,当时情绪低落,实在开不了口,老师无可奈何之下自己说了句:“我相信你”。相信,是相信的力量又一次把我从边缘拉回了正轨。
考前最后时刻,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镇静,尽管拿到试卷我的手是抖的,但考完每一场,和过去的告别的我发自内心的欣慰。
以下这段话是代表笔试的结束,12月24日中午记。
【在这场辛劳的征途中】
我——乐此不疲
说再见,我想过万万种可能。不舍,我一遍又一遍的问:Sh啊,你不舍的是什么啊?再也不用12点睡觉不用6点多起床。可以安心吃饭,洗澡,读书。可能这并不是我想象的结果,可能我有对自己失望的成分,也许,能力让我感到前路茫茫。
当家人、老师、朋友告诉我,你可以,你能行,你一定行的时候。我知道,这场战争,我有遗憾。我不会对答案,因为我是拿着100分的心态面对,可事实我一定考不到,甚至60多分都谢天谢地了。所以人生中,总有那么一个时候我不愿意面对“错”这个字。专业课,我的确很尽力在写,我告诉自己这是决定你命运的专业课,导致进场以后手抖。可,我知道我对自己答得并不满意。
不想买衣服,不想吃大餐,不想追剧,不想看电影,不想放纵自己。就像是一个梦,藏着心底,默默为了它坚守着,这场考试的结束可能意味着我和就能摸到的星空,变得再也触碰不到。我好像失去了,失去了一切。我知道这种感觉一定会过去,sh以后未来有n多个可能,不是一场考试能决定的,但至少我有多坚守,有遗憾,我自知。
图书馆,记录我整个考研历程的图书馆,不舍。21,为省下时间可以奔跑在路上的自己,不舍。昨天,不顾一切又奋不顾身的日日夜夜,不舍。我有太多感受,不是因为太过感性,而是我爱,深爱,乐此不疲的爱这段征程。
现在回看,当时自己的确很害怕面对结果,对自己丧失信心。这就提醒我们,如果考完初试,不要太焦虑,结果可能要比你想象中的好很多。
接下来,细致的分析专业课、英语政治,包括其中的时间分配。
【专业课】
我从不按背了几遍来衡量,背了n遍记了就忘没有任何意义。
5月前:教育学原理,整理框架,当时方法有误,只是从一个地方copy一个地方,毫无效率。(这就告诉我们,笔记是有意义的,是需要动脑子的)
6月—8月:中外教育史。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画讲义上的重点、整理框架图。并且这一时期买了十二校合编的教育学的书,唯一背的书也是这本,其余只是看看,关键在理解。
9月上半旬:教育心理学+教研。由于开过教心的课程,当时学的比较扎实,这一部分复习的很快。教研由于不懂,算是只是看看,没有认真记。
9月下半旬:认真背讲义上教原的知识和十二校合编的书(并不是全背,有侧重的选择记)
10月—11月末:两个星期结束一本书,在这期间细致的将讲义上的重点从头背到尾。期间开始按时间做从13年到17年的真题。
12月:背重点和不会的知识,完全脱离课本的讲述。早期清晰地框架图充分的利用起来。临考三天,不背任何知识点,从头到尾的看。是不被外界打扰,全身心地投入的看。
温馨提示:
1. 背不代表一字不差,理解意思更重要
2. 不要依赖书,书里的不是你的。尽早脱离书,把自己想象成老师,讲给学生听。(即便没有人听)
3. 笔记,我会附上我喜欢的方法,仅供参考
4. 不要用记了多少遍来安慰自己,没用!
5. 关注热点(推荐公众号:微言教育、中国教育网),比如今年我们考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在书上是没有的,没事别刷微博、,多看看新闻。
6. 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循环复习,保证最佳效率和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记忆时间,是百灵鸟还是猫头鹰要因人而异。
【英语】
对英语的付出是最多的,实话说,我怕挂在英语上。
从六级考完——次年5月:一直在背英语单词本(当时买的是俞敏洪版绿皮书,从头到尾算是背了3遍)
5月—8月:从2004年真题一直到做2017年,只做阅读。
0401:将原文抄写下来
翻译(不借助于任何工具书的情况)
查(英语书差单词)
整(不会的单词+长难句)
翻译(看看参考书和整理的长难句再翻译一遍)
9月—10月:整理阅读,以2004年第一篇阅读为例:
题目一:抄下来(什么类型的题,原因、细节、中心思想……)
翻译
分析:a对(原因)bcd错(原因)
反思:做题需要注意的事项(因人而异)
11月—12月:开始做题,从04年一直刷到17年。不是记住答案,是每天做题,保持做题的感觉。我前后是做了4遍,没到5遍就考试了。作文虽然不推崇万能模板,但需要有自己的模板,后期一定要整理。如果自己实力不雄厚,不要相信临场发挥。
温馨提示:
1. 单词:每天都要背。
2. 笔记:不是装饰,整理的笔记要有计划的循环背诵。
3. 作为:练字,为了写作文,我真的买了本字帖去练,后期的字会有小进步,推荐王江涛版作文书。
4. 阅读:视频我前期每做完一次阅读就看,后期遇到不懂的地方才会看,节省时间。
5. 心态:耐心。错的多很正常,不错那叫记住答案了。不要在乎对错,反思自己的易错点。
【政治】
12月:后期我在学校报了一个押题班,可以说结合肖4上的大题,大概背这么多已经够用的了。
温馨提示:
关键:错题一定要整理!
在这一年,你会收获知识,会认识一个全新的自我。当然,也会懂得爱你的人比你想象中的更爱你。
不用在这条征途上征服谁,感动自己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