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学生投稿,为学生真实考研经验,勤思首发,转载请申请。
2016年3月,发生了一些事情,原本规划好的路全盘打乱。我用一个星期决定要去考研,而且是考全国师范最好的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身边的人觉得我疯了,劝过我放弃,劝过我降低目标,而我只是非它不考。不论是什么原因考研,坚持自己的目标,至少回想起来无悔自己的青春。
2016年7月,在这之前我还有其他的考试需要准备,我只草草翻了几本专业书籍,勤思的视频课也还没看完一遍。暑假不能留校,只好自己在家备考,中途来过一次北京上勤思的课。中国教育史的老师讲的超级棒,而各个老师也都说了下各门专业课答题思路,最后我初试的时候也的确是按着这个思路写的满满的。
2017年2月,我以为我的初试一败涂地,做好了调剂的准备,结果却出乎意料。在结果出来以前没有着手准备复试,于是来了勤思的复试班。遇上了一个超级nice的学姐,详细给我讲了各个老师的喜好和性格,整理了去年复试问的问题,还有比较教育学的知识。如果不是她提前告诉我这些,我在复试被老师步步紧逼的时候,可能当时就慌了。
2017年3月,复试结果出来了,我过了。这一路走来,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说起来也不容易。在所有人都有了归途的时候,我们还在考研的路上一路奔波。
我自己是文科出身,对政治也没花太大的心思,政治是77分。前期主要是做好选择题,提高选择题正确率,在12月初的时候,背大题,做一两遍大题,主要是计算自己的时间。我考政治的时候,因为之前没有做过大题,花了两个多小时,最后没检查选择题。
我的外国语考的是日语,难度和英语没得比。所以英语我是无能为力了。
我专业课是258分。基本上每天2/3的时间都花在专业课上了。从9月到12月我应该背专业课背了有5遍以上。专业课要背的东西很多,不能死记硬背,只能自己理解着背。我自己是今天背的东西,在24小时内一定会背着再复习一遍。当所有的东西记得七七八八的时候,就需要真题和模拟题练手了。大家背下来的东西都差不多,但是答题写下来的东西却不一样。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给出的答题的套路了。另外,在保证自己能够写完试卷的情况下,尽量多写,写满试卷。我在答论述题的时候,觉得自己时间不太够用了,就先把各个要点列出来然后再一一补充。论述题多写几个要点,总要比一个要点写全来的分高。
希望2018所有考研的同学都梦想成真,所有的付出都有应得的回报。当你回首看这一段路时,能够告诉自己,我没有辜负这一年以来的日日夜夜,没有辜负自己所有的努力。